陳水扁總統近日出版的《世紀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的沉思》,一出手就是「 驚濤駭浪」,其政治效應更是「 餘波盪漾」。我們認為,現任國家元首並非不能出書,但重點應該在於書中提出了什麼樣的施政願景與正面價值。就此而論,此書的操作過程顯有可議之處,「 世紀首航」究竟要航向何方,才是阿扁總統歷史定位的關鍵。
仔細翻閱《世紀首航》可以發現,「台灣第二波民主」的理念貫穿全書,阿扁總統顯然以「第二波民主改革工程師」自我期許,希望在前總統李登輝的「民主先生」美譽之後,能夠開創出屬於自己的歷史性成就。
什麼是「台灣第二波民主」?陳水扁的看法是,李登輝主政十二年期間推動了「台灣第一波民主」,這段期間台灣社會的主要衝突是「改革與反改革」、「本土與非本土」、「主流對非主流」之爭,台灣第一波民主大體建構了民主制度與形式,但卻在一九九六年總統民選後出現停滯,國民黨政權為了維繫既得利益,已經喪失了帶動台灣社會大步向前的改革動力。
因此,二○○○年跨世紀總統大選,政黨輪替開啟了鞏固民主價值、深化民主內涵的「台灣第二波民主」改革契機,但也相應產生新的「民主與反民主」社會衝突,是否珍惜、如何珍惜政黨輪替的民主價值與歷史意義,已成為台灣第二波民主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
眼尖的選民不難發現,陳水扁以此基調在書中提出的政治價值與施政願景,基本上仍然師承英國工黨「國師」、倫敦政經學院院長紀登斯提出的「第三條路」,以及參考美國總統柯林頓及其重要策士莫里斯遵行的「新中間路線」,這些政治價值與施政願景或許不夠宏觀深刻,也未必能夠順利橫向移植於台灣社會,但終究是值得全民思辨與實踐的政治願景。
但是,總統府的實際操作卻完全反其道而行,國人只看見《世紀首航》企圖主導選戰最後一個月的議題設定,卻看不到阿扁總統以這些施政願景與全民對話的用心與誠意。
總統府對於阿扁總統任內首度出書的操作方式,是透過《阿扁總統電子報》先公布一封〈給兒子的一封信〉,除了只給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台灣日報四家主要報社,並且「限定」必須全文刊登。先不論這封家書與《世紀首航》的主題搭不搭調,總統府要求各大媒體刊登其家書,而不是標舉「台灣第二波民主」施政願景,讓此書一開始的「工具性格」就非常濃厚。
果不其然,總統府其後透過公共事務室發布新聞稿等方式,連續披露〈政權移交關鍵一百天〉(批評國安會移交時重要檔案付之闕如)、〈兩性共治的時代〉(批評呂秀蓮副總統)、〈誰是總統府高層?〉(呼籲媒體不只做烏鴉也要做喜鵲)、〈民進黨執政轉型〉(批評部分民進黨人士只重派系利益)、〈長工之子看工時案〉(批評在野黨在工時案中出爾反爾)、〈國家安全大戰略〉(預告軍方人事將做二階段調整)等章節,並且引發「阿扁總統檢討所有人,就是沒有檢討自己」的負面效應。
即使到了《世紀首航》新書發表會上,阿扁總統仍未強調「台灣第二波民主」的核心價值,而只是在為其出書動機進行辯護。換句話說,連阿扁總統本人在公開場合都不強調這些施政願景了,又如何能夠奢望國人會重視這些政治價值?如果總統府的用意在於主導大選最後一個月的議題設定,我們必須承認,總統府的「戰略目標」已經成功達成,朝野政黨、社會各界皆已陷入《世紀首航》一書帶動的口水戰中,阿扁總統的「世紀首航」助選團更已乘勢揚帆出航,其爭取選民同情支持的選舉效應相當驚人。
不過,做為台灣第一位完成政黨輪替的跨世紀總統,陳水扁任內首度出書的政治操作,以及這本書激起全民討論的方向,卻令我們非常失望。我們認為,阿扁總統忽略了國家元首出書應該帶動的施政願景討論,並且辜負了國家元首出書應該具有的引導良性政治文化功能。
我們寄望阿扁總統不要只是在選舉造勢舞台上「世紀首航」,而應該在政策價值與施政願景上,帶領台灣航向更具競爭力與永續發展的遠方。我們更希望阿扁總統下一次出書時,能夠真正為國家元首出書做出正面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