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銀行爆發違法授信弊案以來,擠兌金額逾二百億元,總經理王宣仁被收押禁見,董事長王玉雲除同意讓出經營權外,可能還得面對檢調單位的約談。從高雄市議員,到成為叱吒風雲的高雄市長,即使是蔣經國將他調離高雄市,王玉雲挾「南霸天」的威名坐鎮國營會當副主委兼執行長,全力整頓台肥,都令人刮目相看。他累積了一生的光環,卻沒想到在中興銀行毀於一旦。四月二十八日,一生風風光光的王玉雲主持中興銀行股東常會,他一邊吃藥,一邊卻得忍受小股東尖銳且無情地炮轟,連「亂搞」、「丟臉」的字眼都出來。這位早年過關斬將、戰無不克的常勝將軍,在人生晚年卻有如鬥敗的公雞,任人咒罵,他低頭無語,表情卻痛苦不堪,此刻他在內心不停地吶喊:「開銀行是他這一生最大的錯!」
看到這一幕,筆者心中有很深刻的感觸,話說民國七十八年國內總共有十六家團隊競逐新銀行執照,幾乎每個財團都奮力介入。民國七十八年正值國內銀行股股價飆向最高價的黃金時代,很多銀行股都創下驚人天價。例如三商銀在七十七年八月漲到最高點,彰銀漲到一一○五元,一銀漲到一一一○元、華銀漲到一一二○元,到了七十八年六月國泰人壽創下一九七五元天價,中華開發也在七十八年九月漲到一○七五元,到了七十九年中銀漲到八四六元、北企漲到一一八○元,進一步帶動企銀股股價飆漲,其中竹企漲到六一○元、南企漲到六七○元、高企漲到五五六元、中企漲到六五二元,東企也漲到六二三元,那個時候中國信託來不及趕上七十九年狂潮,但在未上市市場也曾創下一股逾六百元的空前紀錄,當時連國票都飆至二六五元,興票也漲到二一○元。
十年前金融股是最佳投資標的
用今天的金融股慘況來想像十年前金融股的威風八面,很多人都缺乏想像力,不過,在七十年代,投資金融股卻是一步登天的投資快捷列車,因為從十信風暴發後,台灣進入以外銷出口帶動,累積龐大外匯順差,進入「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造成土地與金融資產的膨脹,由於大量資金湧向房市與股市,國內僅有的十四檔金融股成為最佳成長典範,例如三商銀的低價是從七十五年底漲起來的,當時的三商銀因為匯兌損失,彰銀在七十六會計年度虧損七.六八億元、一銀虧損七.五七億元、華銀虧損六一○○萬元,這個虧損紀錄,使三商銀股價跌落谷底,彰銀跌到三七.一元,一銀跌到三八元、華銀則跌到三八.六元。當時中華開發還曾跌至一三.八元,國壽則跌至六三元,其他企銀股也都在三、四十元之間。從民國七十五年到七十九年是國內金融事業最飛黃騰達的歲月,當時很多金融股因為股本小,獲利強勁,動輒兩股配一股,使股價大漲,股本膨脹,金融股成了最佳投資標的。
我們以華銀為例,若在七十五年底以每股三八.六元買進一萬股華銀,代價是三八.六萬元,此後華銀在七十七年無償配股五元,外加三.六元現金,此時一萬股變成一萬五千股,外加三萬六千元現金,七十八年再配股六元,及二.一元現金,除了可再領到三萬一千五百元現金外,持股變成二萬四千股,假設在七十九年除權前以九四一元高價賣掉,總計可售得一八九八.四萬元現金,投資華銀三年總共可以獲利四八倍,這是十分可怕的投資報酬率。
金融股的股價飆漲引來了全民運動,為了抑制股價的飆漲,財政部首先取消了經營銀行壟斷的禁令,在王建煊當財政部長的時代,宣布銀行開放新設。眼看著銀行股股價那麼高,隨便開一家銀行是一本萬利的事,各家財團莫不摩拳擦掌,而財政部則加高了門檻,在七十八年三商銀股本還只有四十五億元,中華開發股本仍只有三十三億元的時代,財政部堅持銀行開放新設必須籌足一百億元股本。當時向財政部遞件設立新銀行的總共有十六家,原本大家預期開放的家數只有三家或五家,沒想到王建煊部長採取幾乎統統有獎的方式,十六家新銀行有十四家過關,被淘汰出局的銀行,一個是怕霖園集團的金融王國太龐大而出局的匯通銀行,另一個則是立委游淮銀主導的富隆銀行。不過霖園集團後來吃下第一信託,仍改名匯通銀行,而阿不拉則拿下東企經營權。
南霸天對成為銀行股有無限的憧憬
民國七十八年在銀行開放新設的階段,財團為了籌資百億元,到處吸金,股條就像今天的固網執照開放一般滿天飛舞,當時三商銀股價八、九百元,企銀股五、六百元,新銀行股連執照都沒有拿到,股條居然有人炒到每股八十八元。看到中興銀行老董事長王玉雲今日的慘況,筆者赫然想起民國七十八年間,曾去採訪王董事長,當時王董事長正伏案蓋股條讓渡書,當時的「南霸天」對於即將成為銀行家,內心有很多憧憬與嚮往。
七十八年新銀行股條炒翻天沒多久,國內股市即從一二六八二狠狠跌至二四八五,等到七十八年新銀行執照開放,一口氣冒出了十四家新銀行,再加上最後趕搭上車的安泰銀行,使銀行生態丕變,新銀行設立後,到一九九九年底,國內銀行總行家數高達五十一家,銀行家數過多,殺價競爭成為銀行獲利的一大殺手。另一方面,財團手握銀行,將銀行公器當私器來使用,對關係企業放款浮濫,在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發生後,泛亞銀行一度引起擠兌,當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衝擊銀行業不小,由於景氣不佳,企業償債能力薄弱,銀行不良債權激增,銀行的淨值報酬率及資產報酬率大幅降低,其中中小企銀的淨值報酬率衰退八六.八六%,資產報酬率衰退八六.四四%,尤為嚴重。
去年二月間,在股價大跌之際,央行數度調降存款準備率,導引利率下降,將存放款的利差由二.七三%提升為九九年第三季的三.一%,財政部又在九九年七月起將銀行業的營業稅率由五%降至二%,為整體金融業挹注了一三三億元的實質獲利,可是銀行業沉●已深,這次總統大選,國民黨失去政權,更讓潛伏在銀行業的呆帳問題浮上檯面,這次財政部鎖定的二十三個行庫金檢,中興銀行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而中興銀行違法貸放台鳳,也可以看出,這一番金融版圖大重組,中興銀行與台鳳案可能只是一個起點而已。
中興銀行爆發違法放貸案,造成的擠兌,已使得中興銀行股價跌至四.九三元。王玉雲個人名下有一六五五一張中興銀行持股,華榮電線電纜有八九六一九張,王志雄個人名下有二七六六八張,如今已成了最大輸家,如果王玉雲讓出經營權,已形同被掃地出門一般,中興銀行價值已剩不多。從股價高低,似乎可以看出民國八十年正式起跑的十六家新銀行經營績效的好壞。目前已有三家新銀行股價跌落五元以下,除了中興銀行外,還有泛亞銀行(四.一元)、寶島銀行(四.九四元),股價在票面以上的只有華信、台新、富邦、玉山與萬通銀行,其中華信銀行因為逾放比僅○.九八%,再加上外資青睞,成為新銀行模範生,背後大股東潤泰集團尹衍樑及經營者盧正昕也因此得到很高評價,而新光集團主導的台新銀行逾放比只有二.六四%,吳東亮在台新銀行的投注也得到肯定,玉山銀行則因為有林鐘雄坐鎮而有好的口碑,富邦銀行則是在蔡萬才家族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後,如履薄冰地經營,總算穩住了局面,富邦銀行逾放比僅二.三%。其餘跌破面額的銀行,恐怕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投資人已對銀行股信心崩潰
從去年以來,各家銀行即努力打消呆帳,例如大安銀行由高志尚取代陸潤康出任董事長,一口氣打消了二十幾億元呆帳,順利將逾放比降至二.四一%。儘管如此,大安銀行股價仍跌到七.七五元,大股東再怎麼賣力似乎喚不回新銀行股股價。這次中興銀行事件只是更進一步凸顯投資人對銀行股信心的崩潰而已。
而這一次國民黨政權在瞬間淪為在野黨,對傳統營造政商關係的財團,或虛掩呆帳上下其手的銀行,無疑都面臨空前挑戰,根據法務部調查局透露,國內有多家金融機構逾放問題嚴重,近期可能發動另一波金融掃黑的攻勢。而在新政府上台前,新的政府團隊也對於這項行動表示肯定之意,看起來瓦解黑金結構,這是打蛇打在七寸的做法。
中央銀行公布本國銀行遠期放款金額及逾放比率,受到銀行大舉打消呆帳的影響,今年第一季銀行呆帳金額可望降至六千五百億元以下,逾放比也可能降至四.八%以下,不過,以去年底本國銀行與基層金融機構逾放總額即高達八四九二億元來看,金融界人士預估銀行體系潛藏的呆帳金額將超過九千億元,其中單是過去省屬七大行庫累積的逾放總額即高達三二八九億元之多,三商銀中的彰銀、華銀逾放比都突破六%,而十六家新銀行累積的逾放金額恐怕也在五百億元以上,這次爆發問題的中興銀行公布的逾放比只有三.七三%,真實的情形可能超過一○%。
在大型行庫方面,合庫逾放金額達六五一億元、彰銀為四九○.四億元、一銀為四七九億元、華銀為四六二.三億元、土銀為五三六億元,根據金檢單位調查資料顯示,還有很多銀行將逾期放款隱匿不報,或改列催收款。陳水扁新政府最巨的財經工程就是如何面對潛藏超過九千億元的呆帳,這個金融債務的清理,如果用力過猛,例如金融掃黑全面展開,國內金融體系能不能受得了,資本市場能否挺得住,都必須考量。可是,面對龐大逾放不處理,有如放任黑金溫床腐爛蟲生,更非新政府施政一貫作為。在這個兩難命題之下,值得阿扁團隊抉擇。
王玉雲一生立下無數戰功,再大的問題都難不倒他,可是在他的晚年,他的自心太強,也使他步入險境,例如中興銀行的放款有不少出自他的決策,另一方面,他抱定「大膽西進」原則,在大陸浙江、廣西、上海都有王玉雲投資的足跡,這是不是造成他的戰線太廣、投資失利的主因,值得探討。
台鳳與台開遠倉都有分
從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以來,前一波我們看到國揚侯西峰、國產汽車張朝翔兄弟、東隆五金范家兄弟、新巨群吳祚欽,再到櫻花、優美等企業告急。今年股價兩度大漲到一萬點,眼看著企業危機應該解除警報,不過從最近台鳳總裁黃宗宏的跳票事件、中興銀行與台鳳的糾葛來看,背後問題似乎不單純。台鳳在民國八十七年一度炒高到二五七元之後重挫,參與者皆深受其害,而在這個過程中,高林、遠東倉儲與鴻禧集團都是參與者,而遠東倉儲也牽扯出台開楊梅土地買賣風波。台開民股與官股互鬥激烈,自從楊梅案土地被揭露以來,台開股價已跌至九.七五元,從年代率領眾財團入主,台開股價一度拉升到四二元,如今僅剩九.七五元,可能年代集團折損不少。
而遠東倉儲在台鳳事件及台開事件兩者都有交集,在當前這個敏感時刻,遠倉何去何從,更受矚目。從八十八年年報結算來看,遠倉提列持有台鳳的長期投資跌損失高達二一.二七億元,目前遠倉背負了一六三.九五億元的債務,壓力應不輕。而令王令麟引以為豪的東森媒體科技,去年全年獲利只有三五八.六萬元,負債為五五.九億元,東森傳播股本二○.五億元,負債則達二一.九八億元,王令麟管轄的三家企業負債總額達二四一.八三億元,從負債金額來看,王家並不輕鬆。以王家主控的中華商銀來說,正當各行庫紛紛以打消呆帳為己任,中華商銀反而由去年四月的二.九八%到今年二月攀升至三.三七%。國民黨淪為在野黨,衝擊最大的恐怕是長期擔任國民黨中常委的王又曾,台灣的政商版圖大重組,衝擊最大的可能是王家。
大選過後,東帝士集團的陳由豪宣布解散東帝士集團,並且忍痛宣示出售晶華酒店給潘氏集團,顯然陳由豪已看出新時代的趨勢,積極減肥,減輕負債自保是第一要務。很多企業集團,過去掌控新銀行,有如掌握到印鈔機,任意投資,這十年下來,發現企業版圖沒有擴大,反而是債務負擔愈沉重。很多像陳由豪這般的企業家,如果仔細清查他的資產與負債關係,可能赫然發現他個人或企業的淨值是負數,也就是說他這一生可能是負債收場。王玉雲深痛地感覺開銀行是他一生的最大錯誤,這可能是標準的寫照。二十年前「南霸天」在高雄當市長,威力之大非同小可,如今滿目瘡痍,令人感嘆。
投身在台灣傳統產業的財團,有的十年前可能威風八面,如今苦酒滿杯,今年中聯信託一度告急,有誰會想到宏國集團也要為周轉傷腦筋。最近鴻禧集團支票期也透露了不尋常訊息,有誰會想到鴻禧威名遠播,今天怎麼會這樣?再看十年前的「魔王」鄭周敏晚年也要靠賣地還債。隨著國民黨政權瓦解,台灣的企業版圖也像政權移轉一般,過去崇拜土地就是財富,或是投身傳統產業不知轉型,或是大筆資金套在中國大陸或越南的企業,正如國民黨政權瓦解般快速解體,王玉雲的深嘆只是其中一個小縮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