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新政局下的教改期許 P.118

新政局下的教改期許 P.118

總統府由藍變綠,不僅將帶來政經版圖的大移轉,也為教育文化界帶來新的契。當陳水扁積極拜會政經大老、為籌組新內閣鋪路的同時,各教改團體也沒有停止腦力激盪,大家都在思考──怎樣抓住這個新契機,讓教改的路走得更平穩?

民進黨素以關懷文教議題的清流形象自居,陳水扁首席國政顧問李遠哲更多年致力於推動教育改革,綠色執政後的教育新氣象是令人期待的,然而,教育行政體系僵化、資源不足、教學品質低落以及升學主義掛帥等沉●,並沒有一針見效的特效藥,如何徹底改造這個龐大的教育機器怪獸,考驗著新政府團隊的決心和慧,而陳水扁在競選時所承諾的教育改革方針,會不會陷入人事、利益的泥淖中而動彈不得,或者如國民黨時代一樣流於治標而不治本,更是諸多教改人士所關切的焦點。

李遠哲將主導教改方向

在大選期間,陳水扁的競選團隊提出了數萬字的教育政策白皮書,雖然就政策層級而言似乎偏低,未達總統候選人應有的視野,但其政策的完整性、進步性和推動教改的誠意,都被教改團體所組成的「選教育當總統連線」評為第二名,僅次於許信良。選前兩天,扁陣營主動致電給連線成員,表示願意支持連線所提出「保障教育經費占 GNP 六%下限保障」、「改造教育行政體系」等訴求, 更讓人本基金會、台北市家長協會等教育團體公開站出來挺扁,奠立了教改團與未來新政府良性互動的第一步。

雖然李遠哲是否擔任閣揆還是個未知數,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將是主導新政府未來教改走向的靈魂人物,這樣的結果,也讓關心教改的人士們對新政局多了幾分信心和期待。

教育改革是李遠哲回到台灣後第一個參與的社會改革議題,也是他認識台灣社會的第一扇窗口。在擔任行政院教改會召集人期間,李遠哲可說是官方機構與民間教改團體溝通的重要橋梁,而他也曾多次親自參與教改會在各縣市舉辦的公聽會,對於喚醒基層教師和家長的教改意識有深刻的影響,間接促成了不少地區性教改團體的成立,也因此,各教改團體、教師會及家長團體,多和李遠哲保持不錯的關係,而教改人士希望借重李遠哲的名望來結合社會資源、推展運動,也可從「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在去年成立時請他擔任名譽理事長一事看出端倪。

雖然受限於成員的組合,教改會最後所制定的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書有濃厚的妥協色彩,民間教改團體對於李遠哲的教改理念也不完全認同,但大家對李遠哲最肯定的,就是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而九二一大地震的災後重建工作也使得他他更了解基層,更加務實,這兩點,都讓教改人士相信,李遠哲未來在推動教改時,會比以往的國民黨官僚更願意廣納民間的聲音,更期待李遠哲在正式加入新政府前,能秉持尊重基層的一貫理念,主動找各教改團體共商教改大計。     
                                   

十二年國教可能踩煞車

在新政府的教改方向上,一般認為,從教師會的合法化、校長遴選、多元師資培育管道的建立、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以多元入學方案取代聯考、開放教科書到訂定九年一貫新課程大綱,目前教育部所推行的教改方向,並未背離六年多前「四一○教改行動聯盟」的主張,與民間的期待大致相符,陳水扁的新政府接掌政權後,這些方向基本上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不過,由於多數教改人士都認為延長國教年限目前不可行,而陳水扁的教育政策也傾向以提升現有教育品質為優先考慮,因此「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應該會踩煞車。

既有的教改基本方向不變,但新政府卻必須面對如何讓政策落實執行的課題,其中最關鍵的挑戰就在於教育行政體系再造、教育資源運用以及校地取得的三大結構性問題。

全國教改會理事長張輝山指出,過去幾年教育改革的最大敗筆,就是流於形式中央政府一方面不願意將權力下放給地方,另一方面,也忽略基層教師的意見和感受,在「只把教師當作行政工具」的意識形態下,許多重大的政策變革僅止於辦辦研討會就敷衍了事,不重視執行面的困難,也沒有認真建立教師本身的改革意識,使得制定出來的新政策不是不切實際,就是遭到「上行下不效」的命運。

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史英也表示,教育行政體系的主管缺乏想像力,往往是改革的最大阻力,而一條鞭式的施政方式,也使得地方無法發展自己的教育特色,甚至形成「凡事聽命」的官僚惰性,教育行政體系的再造刻不容緩。不過,要讓育部的權力逐步下放到地方,進而達成教師與家長共同經營學校的目標,是一條相當長的路,雖然陳水扁已做出具體承諾,但在四年之內,能夠做好規畫、建立雛形已經相當難得了,因此,他建議新政府,應該先透過破格拔擢等方式,設法讓新血輪進入教育行政體系,讓教育行政體系的思考、做法更加多元化,同時也可採取重點學校試辦的模式,先行建立未來社區治校的典範。

資源不足是教改最大絆腳石

除了教育行政體系的陳腐外,教育資源嚴重不足也是教改的最大囿限。前行政院教改會成員黃榮村表示,當年「四一○教改行動聯盟」為推動中小學落實小班小校,提出投資三千億元的主張,行政院教改會也提出連續六年、每年四百億元的額外教育經費,並以提高加值營業稅一%的方式來因應,但後來行政院所提出的十二項教改行動方案的預算卻一路縮減,只編列了一千五百億元,憲法原本保障的教科文支出預算下限又在民國八十六年被國民大會刪除,加上九二一大地震災區學校需要大筆重建經費,都讓教育改革之路雪上加霜,未來新政府要如何開拓教育財源,落實「教育經費占 GNP 六%下限保障」的競選承諾,是一大課題。

前行政院教改會祕書長、現任高雄市教育局長曾憲政也指出,目前地方的教育經費近八成都是花在人事費用上,根本談不上教育品質的提升,而且也未能落實小班制,未來新政府在推動教育改革時,若要擺脫這個困局,就得全面性地檢討政府的資源結構,進行預算科目清算、經費法令鬆綁等,並跨部會重新檢討國土規畫及都市計畫,才有可能建立教育改革的基礎。

新任的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理事長丁志仁也說,教育財政體系的改革是教育行政體系再造的基礎,在教育經費下限保障之外,還必須做到「教育財政一體」及「教育經費透明化」,透過中央的「撥款審議委員會」、地方的「教育審議委員會」、各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與「學校循環發展基金」的層層運作,才能達到教育權力下放地方的目標,也才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

由於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的「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攸關教育財政體系是否能夠改造成功的「生死」,而行政院甫通過的「師資培育法」,則否定了過去教改團體堅持以「供過於求」來改善教學品質的路線,丁志仁呼籲,對於這兩個法案,陳水扁一定要出面力挺教改團體,讓新政府和整個教育界一開始就建立起好的關係。

在陳水扁的教育政策中,有關技職教育的改革是比較含糊不清的部分,而這也是台灣教育界最避免去碰觸的結。雖然在扁陣營的規畫中,已經很確定延後分流的方向,教育部也提出以社區學院取代現有技職體系的方案,但執行面的障礙很,也須考慮未來的技職教育要如何與國家的產業定位相配合的問題,這些都需各界集思廣益,因此,丁志仁也希望新政府能盡速召開全國技職教育會議,尋求各界的共識。

此外,台灣的高等教育應該如何發展,公私立大學的資源如何更合理分配,是否要開放大學的設立,公辦民營可不可行,社區大學是否應該授與學位及高學費政策等面向,也是爭議頗多,該怎麼做才能做到實質的改革,又能敉平各方的理念、利益之爭,是新政府團隊的一大挑戰。

教改局勢不容許教育部長摸索期太長

對於新教育部長的人選,目前曾憲政、黃榮村、吳英璋等人的呼聲都很高,但各教改團體並沒有明確支持的人選,不過,既能接受改革思想又富有豐富實務經驗,是普遍的共識。

張輝山指出,師範背景出身的人近年來有重新出頭的趨勢,使得教育行政體系又回到「形式上開明,骨子裡保守」的狀況,這一點令他感到擔憂,他希望未來的教育部長能夠多一點改革的色彩,不過仍需一定的教育行政歷練,能夠在就任後很快地進入狀況,因為目前的教改局勢不容許新部長有太長的摸索期。

史英則認為,要由外而內改造教育部門的困難度很高,因此,在教育部長的人選上,他比較不贊成從學界借調人才出任教育部長,而傾向由具有教育行政背景開放人士擔任,現任教育部長楊朝祥雖是國民黨籍,但他出身基層,對於教育政體系夠了解,知道在落實改革政策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反彈,也有處理相關問題的經驗,在災區學校重建的工作上也表現出開放的態度,因此,人本基金會並不排除建議楊朝祥再留任一年的可能性。

全國家長會聯合會理事長林文虎也持類似的看法。林文虎說,家長們對於新政府的教育改革充滿期待,但也擔心新政府的腳步會不會太過凌亂,甚至因為行政經驗不足而過度衝撞舊有的體制和人事,反而使教育界大起干戈而阻礙改革的進程。

林文虎指出,教育界是最不需要革命,也是最需要不斷進步的場域,過去幾年,教改界的腳步很快,現在是應該停下來思考如何讓整個社會都跟上的時候,也須正視城鄉差距、學校差異過大的問題,新政府的教育部長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理念和構想,而是執行能力,在此前提下,教育部長的位置不該只是被當作政治酬庸,而必須把眼光放大,以務實、超跨黨派利益的態度來思考全民的需要,畢竟打天下和治天下所需的人才是不一樣的。

林文虎也提醒新政府,「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過去教改人士可以基於教改理念而挺扁,以後當然也可能因為同樣的理由而批扁,希望新政府在推動教育政策上,能更多尊重民間的聲音。

陳水扁的教育承諾

一、促成教育經費占GNP 6% 的下限保障,設立「學校循環發展基金」及中央、地方政府撥款委員會,保障地方教育經費,發揮資源最大效益。

二、中央權力下放,發展地方特色:大幅改造教育行政體系,使其由決策型機構轉型為服務型機構,擴大家長及教師的參與,達成以學校為中心的經營。

三、結合都市計畫機制,建立全國性的「教育土地政策」,解決學校分布不均的問題和小班小校的需求。

四、未來教育部長人選,除行政經驗外,更應重視其「教育改革」的理念與「擔當、魄力」,並徵詢各界(例如由各教改團體和教師團體組成的「選教育當總統連線」)的意見。

曾憲政與李遠哲共同打下教改江山 撰文:張 隱

在眾多教育部長的人選中,現任高雄市市長曾憲政算是較特別的一位,他不僅擁有一年多的教育經驗,跟李遠哲更是關係匪淺,曾經擔任行政院教改會執行祕書的他,可以說是李遠哲共同打下教改江山最親密的戰友,而他沉穩的處事風格,也讓他獲得李遠哲的信任。

能被李遠哲物色而委以重任,出任教改會執行祕書,當年還只是技術學院(現北科大)化工系教授的曾憲政自己有都覺得很意外,然而擔任教改會執行祕書兩年期間,李對曾的充分授權,曾的不負所託,更是被所有熟知教改會運作人士所折服的。

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在民間強大的教改呼聲中成立,成立之始,即要求能廣納教育界以及非教育界,尤其是民間教改界的訴求。身兼召集人的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在籌設之初,提出一份據稱是理想性頗高的名單,在與行政院以及教育協調之後,總算還提出一份讓三方面都滿意,以及社會還可以接受與期待的教改委員的組合,開始了以蒐集議題、研究討論,撰寫諮議報告,供政府施政參考的運作模式,而兩年的教改會內部行政、外部聯絡等的大大小小事務,幾乎全由曾憲政一肩挑起。

除行政性質的總務組之外,曾憲政也找來輔大應心系教授林文瑛擔任研究組組長,兩人齊心訂定各項議題、找學者作研究,舉辦數次大型學術研討會、專題討論,以及密集且頻繁,廣招各地民眾參與的公共論壇形式的「教育大家談」,爾後又深感對教育法制的檢討不足,再設立「教育法令體檢小組」,提出改革建議。上述種種研究報告、座談紀錄以及改革建議,便成為教改會四期諮議報告書以及總諮議報告書的基礎。

而在行政組的職掌方面,除了每月定期發行的《教改通訊》之外,教改會對於民間教改團體、意見領袖的經營,以及培養新興教改種籽亦不遺餘力。雖然當時間確實有質疑政府藉由李遠哲的清望,企圖以半官方的教改會來收編、消減民間力量的聲音,但教改會在這方面以巡迴演講、營隊、刊物、公共論壇等運作,起碼做到了能讓各方意見盡量呈現。這些意見從最保守的「校長角色如何改變」,到最激進的「工農階級教育權利」之議題上都有,雖不一定能被教改委員接受,但作為主事者與代表者的曾憲政,面對這類議題挑戰時的謹慎態度,與執守程序的立場,是恰如其分的。

若不因特定議題而批評曾憲政態度保守的話,當時「操持家務」的執行祕書確有兩點主要的成就:回顧當時教改會的運作,尋求共識的確是當時教改會本身最重要的課題,如何在不同委員之間,在民間教改團體、學者、政府單位與教改會之間達成議題的共識,以形成具體改革意見;而又如何使教改種籽延續至今,協助將當時的教改聯絡人轉型成現在的教改協會,這兩點,是值得作為曾憲政受到稱許的貢獻。

教改會結束之後,曾憲政與黃榮村等人可以說是繼續被冰凍在無所事事的行政院教改小組。一直到謝長廷當上高雄市市長之後,才延攬曾憲政擔任教育局局長,讓他得以重伸當年在教改會的大志,而在一年多的教育局長任內,他的表現亦是可圈可點,獲得不少高雄當地教師團體的好評。
延伸閱讀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