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科技、藝文與宗教的對話 P.120

科技、藝文與宗教的對話 P.120

日前法鼓山連續三天舉辦「二○○○年心靈饗宴」座談會,特別邀請聯電公司董事長曹興誠、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知名歌手張學友以及作家侯文詠等名人,與法鼓山的創辦人聖嚴法師對談,由於對談者分別是科技、藝文與宗教三領域的代表,因此這三天座談中有不少精采對話與激盪,有名人個人對宗教、生活的體驗、對社會文化的見解,聖嚴法師也以宗教觀點對科技、藝文等提出回應。以下就是精采的對話摘要。

曹興誠:科技讓生活無虞更能追求心靈成長


聖嚴法師(以下簡稱聖):我雖然不懂得尖端科技,可是我看過相關報導,知道科技是將台灣推向國際舞台的重要產業,但是科技下一步會帶人類走向什麼樣的境界呢?

曹興誠(以下簡稱曹):我對科技與人類的未來一直很樂觀,科學改變人類的活不過五十年光景,可是如果以一百年前人類的眼光來看,我們現在的生活無異如神仙一樣,實在太方便了,所以我相信未來科技會再把人類帶向更美好的境界,科技對人類的物質與精神生活都有貢獻。

聖:科學家主要以儀器、理論來看事物,但是宇宙間有太多不可知的東西、現象,還是需要宗教或另一層次來解釋,所以即使科學如此發達,人類還是需要宗教,例如美國很多高知識分子還是天天進教堂,所以宗教與科技應該相輔相成,並重而行。

宗教不完全唯心 科學不全然唯物

曹:西方人認為科學、宗教、藝術分別代表真、善、美,這是尋求人生意義的三個途徑,但事實上我認為只要在一個領域中,就可以同時體驗到真善美的存在。例如科學家在探尋某一個公式的過程中,他認為探求真理很美,或者當他看到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規律排序,這是秩序的美。

世界上所有物質都是由八十八種粒子組合,呈現出來的秩序條理讓人覺得冥冥中有其一定道理,所以科學家也很虔誠,有其宗教信仰,所以宗教不完全唯心,而科學也不全然唯物,兩者並不完全背道而馳,相反地科技讓人類生活不虞匱乏後,讓人類進而追求心靈成長,這是科技對宗教的最大貢獻。

聖:可是科技卻有些負面作用,例如對生態破壞,而且這些環境破壞事件經常發生在科技大國,這是不是科技的罪過?其實科技本身無罪,但是科技的」運用者」才要負最大責任,運用得當自然造福人群,使用不當就會對環境、社會造成極負面影響。

曹:人類其實是生態的異類,最早人類為了生存,必須靠著科技才能與生態融合,所以一萬年前人類開始有了農業、開始耕種,安居之後開始繁衍﹔可是農業的發展相對地也破壞生態,等到沒有土地發展農業的時候,人類向山林爭地,東南亞地區的居民甚至以燒林的方式,自然對大自然造成嚴重的破壞。所以人與生態之間的關係很矛盾,人類還是得靠宗教與藝術,才能欣賞生態之美,進而與生態結合。

聖:您對財富的看法?

曹:科技固然拉大了人與人間的貧富不均,但科技對人類整體的經濟貢獻,其影響力遠大於貧富不均。自從十七世紀開始發展科技以來,各個國家的國民所得連年成長,以英國為例,一七八○年至一八六○年間的國民所得不過成長一倍,可是一八六○年至一九九○年這段時間的國民所得成長高達六倍,可見得科技的確帶來普遍的經濟成長。

還未發展科技的時候,人類的財富以土地、奴隸來衡量,這是有限資源的爭奪,但是科技所帶來的財富是創造出來的,並剝奪而來。

聖:」科技拉大貧富差距」這句話應該改為」科技創造財富」,現代人都是靠智慧來生產,慢慢地已不靠勞力,所以貧窮地區之所以貧窮,在於尚未靠智慧來發展,只要逐漸能以智慧生產,相信科技也會改變他們的生活。

現在不少公司使用」分紅、入股」制度,讓員工都成為老闆,我覺得這一制度非常好,因為參與者都是財富創造者,能夠拉近貧富不均的距離。


財富提高了自由度

曹:貧窮對一個人的自由有很大限制,必須不斷工作才能生存,因此財富可以讓自由度提高,有餘力追求性靈﹔可是財富太多也不好,恐怕也要付出失掉自由的代價。

聖:財富應該從」擁有」與」運用」兩方面來思考,有錢不是罪過,有錢不會運用才是罪過,這才是佛教的財富觀,很多人以為佛家講」安貧樂道」、沒錢才快樂,根本就不對。法鼓山目前有錢有地,這是大家的財富,有了這些財富,才能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可見得社會還是需要錢來經營各種理念和事業。

曹:企業是社會裡的組織之一,經營得當可以增加國家的財富,反之對社會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永續經營、管理是我們的理念。社會變化太快,很多規畫反而容易畫地自限,所以我認為每個人應該要順應環境,別太自我為中心,否則容易錯失機會。因緣成熟別放棄,但因緣未到,強求也沒用。

聖:我曾經看過一本雜誌以」審時度事」來形容您,我想這就是」順勢而為」的意思,這篇文章說您沒事時就在思考公司策略,等待時勢,這些主客觀因素加起來就是佛家所謂的」因緣」。

很多人以為生命消極、前途茫茫時才出家,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佛祖在成道後才知道將有限的生命奉獻給無限的眾生,這就是因緣。您雖然不是佛教徒,可是您的做法卻和佛家很像。

曹:科技與宗教該如何調和呢?我認為過去因為物質不足,所以人類有戰爭,可是當科技幫助人類豐富物質生活後,就可以好好相處,而且我相信有宗教、藝術的存在,人類成仙成佛的速度更快,人類與生態之間也會相處更融洽。


林懷民:台灣的文化還有待累積

聖:看完林懷民的作品」流浪者之歌」我感到非常震撼,從動態的藝術中,顯現出禪的心境,他將東西文化加以揉合吸收並且表現出來,我覺得非常好。

林懷民(以下簡稱林):今天和法師對談,我心感惶恐,佛家講空、靜、無相,而表演藝術正好與佛家所說的相反,我想這正好印證了佛家的無常。我的作品靈感往往來自生活的體驗,在創作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摸索我要說什麼,從生活的體驗中呼喚出來變成表達,因此當我心感到平靜時作品自然就來了,所有的東西需要經過沉澱、凝結的過程。

日前雲門辦的」文化藝術下鄉活動」,我覺得這是我們的本分,因為雲門舞集是社會的一個單位,我們所重視的是和觀眾的情感交流,九二一地震後,我們去東勢表演,開演時舞台前只有約二百人在觀賞,結束時卻有三至四萬人之多,那天晚上我們看到台下的人群像海浪般站起來鼓掌,讓我們非常感動,之後我們每當在灰心時回想這段時光,就有了往前走的力量,是觀眾的鼓勵讓我們續走下去。

聖:雲門的這個活動就是慈悲心的表現,有沒有慈悲心要從對象來看,人家需要什麼,我們給他們什麼,在互動過程中是否感到喜樂,不是一定要人得到你的慈悲,否則是一種強人所難。

林:在台灣有許多人的價值觀是追求金錢,無妨,如果有一天你發現除了金錢還有別的事值得你去追求,那你就去追求。

聖:我覺得台灣是個很好的地方,只是大家關心文化精神的體驗比較少,一般人只想到眼前的安樂和膚淺的文化,很少人想到整個社會,我們應該多重視這個層面。


義工是台灣社會進步的典範

林:我們沒有厚重的文化,文化是要靠累積的、是急不來的,急起來事情會做不好,我們在媒體上看到國家將來可能的領導人,他們的語言是沒有文化的,電視上這些節目主持人在左右我們的文化。我很喜歡台灣,可是看到這個現象我很著,西方社會以至少三百年的時間才累積出一個民主的文化,而我們卻以為在解嚴後台灣社會已經達到完全的民主。我完全不擔心誰會選上總統,我知道當選的一定」是一個政客」。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 manager,國家不是只憑一個人就可以解救過來的,別忘了我們每個人身在民主社會中所需做的努力,我認為」義工」將來會成為台灣社會政治上進步的典範。只要我們看清事情的本質共同努力,有一天才能真正走到我們要走的路。

聖:我對未來充滿希望,我認為領導人的遠見、心胸固然重要,一般民眾也要共同努力形成文化,我們常說上行下效,風吹草偃,若大家觀念改變的話,我們的政治就能清明,個人可以從小處來關心社會的未來,從民間做起,把希望寄託在民間,選出領導人,現在的問題是老百姓做頭家,但是做頭家的不會做頭家,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學會如何做頭家。


侯文詠:尋找自我價值 思考永恆快樂

聖:張學友的歌聲出神入化,成為歌神應是名不虛傳,侯文詠的書調皮之中有學問,有思想,像他們這麼有名的人,依舊忠實自己的婚姻,表示他們是感情專一的人,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能夠做得好,我覺得這兩位是標準的青年。

張學友(以下簡稱張):請問法師,人時常會有壞念頭怎麼辦?

聖:凡夫俗子一定會有壞念頭,重要的是你能察覺到它,聖人不是沒有壞念頭,而是聖人能主動發現它們的存在。


身心無負擔是快樂的極致

侯文詠(以下簡稱侯):我認為看到壞念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當你沒有方向的時候就會隨波逐流,所以你必須找到自己的價值,我們應認真去思考什麼是恆久的快樂,那種快樂是散播出去的。我記得陳履安曾說,人或多或少是一種乞丐,一種是物質上的,一種是精神上的。我認為真正的快樂是我坐在這裡,把我內心的自在感染給你,這種不用去外求、同時又可照顧別人才是真正的快樂。

聖:其實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快樂,快樂是一種暫時的興奮、麻痺、刺激,真正的快樂是一種心的安定、清明,一般人身心皆無負擔就是最快樂的。你們認為人生追求的是什麼?

張: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追求,我小時候很喜歡吃雪糕,所以我覺得我小時候追求的是雪糕。十多歲時我追求的是談戀愛,找一個女朋友是我的目標。二十多歲時我希望有足夠的錢,給我的家人一個安定的生活。三十多歲後我達到我的目標,反而有一段時間覺得很空虛,在前幾年忽然沒有目標了,現在的我想知道,做人到底是為什麼?

侯:我曾經有五年的時間與癌症末期病患相處做治療,在這段期間,我時常思考同樣的問題,人生追求的是什麼?我記得我三十多歲時有六本書在前十名排行而得到名氣,這讓我很不舒服,我覺得大家看到的我不是我,後來我看清楚名氣是身外之事,並且學會與它相處後才調適過來,這件事情讓我了解人生要追求的不是名氣。

聖:人生要自己去體驗,這是最可靠的,從生命的過程中漸漸走過來,踏踏實實地做人是最重要的,以現在的立足點往前走,順勢而為,幫助他人,在任何狀況下,不放棄任何希望,我想這就是人生的目標,不過每個人心中應有大的遠景和方向。只要心中有光明,少些煩惱,多些智慧,踏實地走,自然實至而名歸。

延伸閱讀

12強賽/韓國隊確定淘汰!韓媒轟「棒球恥辱日」:2023年WBC後另一場災難…直指問題出在這
12強賽/韓國隊確定淘汰!韓媒轟「棒球恥辱日」:2023年WBC後另一場災難…直指問題出在這

2024-11-18

12強賽/中華隊11點對戰美國!左投陳柏清先發,這外野手「單季104盜」超會跑…考驗中華隊防盜系統
12強賽/中華隊11點對戰美國!左投陳柏清先發,這外野手「單季104盜」超會跑…考驗中華隊防盜系統

2024-11-22

中華隊12強前進日本,隱形球迷全回鍋了!她曾砸4萬買周邊、他連3屆應援喊「門票超划算」
中華隊12強前進日本,隱形球迷全回鍋了!她曾砸4萬買周邊、他連3屆應援喊「門票超划算」

2024-11-19

12強賽/中華隊挺進4強!重症青年插管醒來急問「今天台灣棒球有WIN嗎」?醫:也太勵志了
12強賽/中華隊挺進4強!重症青年插管醒來急問「今天台灣棒球有WIN嗎」?醫:也太勵志了

2024-11-18

世界棒球12強賽/「好想贏韓國」變「好想贏台灣」!韓媒不認同是慘案…南韓教頭:台灣棒球不一樣了
世界棒球12強賽/「好想贏韓國」變「好想贏台灣」!韓媒不認同是慘案…南韓教頭:台灣棒球不一樣了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