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庚大學校長張昭雄宣布與宋楚瑜搭檔選總統的同一天,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李家同也在公開表明辭意,不同的是,張昭雄離開校園,是為了擁抱政治,而李家同則是因為政治嚴重干預學術,在不願受辱的情況下不得已掛冠求去。由於慰留、反慰留聲勢都很龐大,李家同到底走不走都成了熱門新聞。
「就算李家同犯了錯,也只有教育部和校內師生能決定他的去留,根本輪不到法委員來質詢,甚至要求他離職。」現任「全盟」副召集人的台大社會系教授瞿海源說:「在救災的過程中,許多高層官員所犯的錯更大、更嚴重,為何不見立法委員來追究行政責任?」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定會留下來和埔里鄉親一起奮鬥。」李家同如是說。然而,歷史的答案總是後設的,如果因為留下來而造成學生的傷亡,誰又能保證他不會因此而被立法院質詢,被迫下台?
災後帶著學生離開埔里,引來了各界對大學與社區關係的廣泛探討;在立法院質詢後決定去職,又再度提醒了大眾學術自主的重要性;不論當初「以學生安全為優先考量」的決策是否有錯,台灣社會對大學定位的討論,確實因為李家同和暨大師生,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接下來要面對的,該是如何落實的問題。
事實上,不少暨大師生都自願留在埔里當義工,這些付出不應被全盤否定。而極力批評李家同的立委和埔里鎮「反慰留團體」的人士們,又何妨反觀自照,這種窮追猛打的方式,又是否合乎教育的精神?對社區意識的凝聚又能帶來什麼正面幫助?如果這個答案都是否定的話,還不如少一點泛政治化聯想,給暨大學生多一些學習與成長的空間,而不是永無寧日的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