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關注的「統籌分配款爭議」終於落幕,行政院提前釋出六%的統籌分配款給二十一縣市政府,北、高兩市(尤其是台北市長馬英九)則裡子、面子全贏,二十一縣市政府因「胃口很大,所得很少」,仍氣憤填膺。但最大的輸家無疑是行政院,裡子、面子全失。有人形容行政院是「百變、烏龍院」,財政與主計部門互相批評,士氣下挫。由北、高及二十一縣市首長肆無忌憚砲轟政院的情況來看,行政院的威望已急劇削弱。
純就蕭內閣最熟悉的財經事務而言,蕭院長對財經部會的介入程度很深,其所提的政策也具有專業水準,但在政治壓力下卻常搖擺不定,不但重創政院形象,各財經部會首長亦痛苦萬分,予人「輕諾寡信」的不良觀感。
例如,農曆春節前,政府為挽救營建業,推出一千五百億元低利優惠貸款,協助民眾購買新成屋。這是壓力團體向府院施壓的產物,並不符經濟管理與政策常規,著眼點是為建商紓困。但行政院直接指示財政部與央行照辦。在外界大力批評後,這一政策又轉彎,將其中一部分改為無自用住宅貸款,可購買中古屋。
接下來是證交稅爭議。行政院最初的政策是不降證交稅,這一立場符合經濟學理並獲輿論支持,但在工商大老與總統府強大壓力下,行政院改口表示將採「彈性課徵」。幸好農曆年後股市大舉回升,否則證交稅爭議會沒完沒了。
再來是統籌分配款爭議。其基本成因是經濟衰退造成中央與地方稅收均減,因此大家都指望從統籌分配款撈一點好處。而各民選縣市長為凸顯政績,均大量浮編預算。再加上凍省後,省府已無法再舉債,各縣市燃眉之急雖獲紓解,財政爭議因而爆發。
就我們的觀察,中央與地方爭錢的紛擾未來還會更劇烈。因為政府承諾銀行業之營業稅率由五%降為二%,未來還要再降至零,稅收損失逾三百億元,統籌分配款將縮水,重演「中央請客,地方出錢」現象。另方面,行政院已承諾明年開辦國民年金,中央政府每年將增加逾四百億元支出。未來財政問題只會惡化,很難好轉。行政院主計長韋端說目前是「階段性財政困難」,是為一時卸責、脫困之遁辭,對化解爭論毫無助益。
目前的問題是,財政很困難,大家卻「既不開源,也不節流」,搶錢爭議也因而越演越烈,從縣市政府到行政院乃至總統府,都只顧眼前,作短線進出打算,政府施政章法大亂。這種情況不改變,國民黨在明年總統大選的勝算會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