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似乎很少在這個單元介紹所謂「電影台」播映的電影。其實「電影台」所藏的寶還真不少,只可惜一方面常有廣告亂插的討厭情況,再者,業者不了解握有影片的斤兩,隨隨便便亂搞專題,把良莠不齊的影片送作堆,反而愈弄愈看不出特色,以至於給人眼花撩亂卻印象不深的觀感。
全名叫做愛米爾庫斯杜利卡的這位導演,老被一位友人戲稱為「南斯拉夫的張藝謀」,理由無他,這位仁兄超會得獎,到目前為止,他所導演的六部電影,得過兩座坎城影展最佳影片、一座最佳導演,一座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一座最佳導演,還有一座柏林影展最佳導演,不但命中率百分之百,而且目標都是國際影展中的「三大」一級影展,老實講,連張藝謀都沒這麼準。如果說前幾部連續得獎,還能說是電影潮流影響或運氣使然,但是從影十七年的六部電影都未失手,再怎麼挑骨頭,都不能說人家是僥倖吧!
我倒不是在鼓吹得獎即好片(有的獎反而時常開電影的倒車),而是讓人不免好奇品味各異而且地位超群的三大影展,何以皆買這位導演的帳,而且他又不是來自什麼電影大國?肯定是有幾把刷子。事實上,看過他第五部作品《地下社會》(一九九五年坎城影展最佳影片,曾在台北的藝術電影院上映並有發行錄影帶)的觀眾,應該都對他笑中帶淚、善用魔幻手法間接刻畫現實複雜性的風格,印象深刻。而春暉電影台在本月所推出的庫斯杜利卡《南國三部曲》則是他從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九年之間所完成的三部早期經典,包括了《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爸爸出差時》和《流浪者之歌》。
其中《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是一部帶點自傳及成長電影色彩,刻畫六○年代賽拉耶佛深受西方文化思潮衝擊的故事。
這部電影從未以任何形式在台灣出現過,過去我們也是只聞其名,未見其作,此次首播,也相當於台灣首映。有趣的是讓他聲名大噪的《爸爸出差時》早在台灣還禁演共黨國家影片的時代,就曾以美國片身分魚目混珠,在台灣正式發行過版權錄影帶,後來又在一九八七年的金馬國際影展放映過。
這部嘲諷父親被送去勞改,只好騙兒子是去出差的電影,透過兒童眼光來透視成人道德世界的詭譎複雜,竟然散發著宛如喜劇的戲謔氛圍又不乏動人的感情張力。原來此君的電影學業是在聞名遐邇的捷克布拉格電影學院完成的,在電影語言上,深得六○年代「捷克電影奇蹟」時期以嘲諷喜劇形式包裝嚴肅政治議題的風範,加上自己對南斯拉夫的體認與關注,自然形成更加自主的南斯拉夫電影血脈。即使是看起來有點分裂,前半段像吉普賽民族魅力的魔幻寫真,後半段像歐陸社會議題探索的《流浪者之歌》,都是值得親炙的佳構。好電影不一定戲院才有,這一回電視的更加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