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眾前往日本旅遊,多會買當地相當知名的止痛藥「EVE」系列,來緩解經痛、頭痛問題等;然而,近來南韓當局將其列為管制藥品,一律禁止攜帶入境,近期有要前往韓國旅遊的人務必要特別留意,以免誤踩地雷遭海關沒收,甚至留下違規紀錄。
不過,為什麼「EVE」止痛藥突然被禁呢?《今周刊》本篇帶讀者一次了解。
4月起禁帶EVE止痛藥入境南韓
綜合韓媒報導,南韓關稅廳甫於今(2025)年3月宣布,因旅客攜帶「含毒品類成分」的感冒藥、安眠藥,以及減肥藥等非法藥品入境情形急遽增加,光是1至2月就較去(2024)年增加高達213%,對此將加強管制,並從4月起全面禁止攜帶EVE止痛藥入境。
報導指出,有一南韓民眾日前在公開社群平台上分享在日本購買EVE止痛藥,而後回國被海關攔下的經歷。
他表示,他在日本唐吉軻德(日本連鎖折扣店)買了EVE止痛藥,回國時卻被海關人員擋下,「他們說這是含有抗精神性成分的毒品類藥品」,該南韓網友被要求寫下事情經過書後,隨後EVE止痛藥便被沒收作廢,且留下違規紀錄,這項議題引發關注與討論。
EVE止痛藥「1成分」被列管
據南韓官方說法,由於EVE止痛藥含有一大關鍵成分——「丙烯異丙乙酸尿」(Allylisopropylacetylurea, 烯丙基異丙基乙醯脲),「丙烯異丙乙酸尿」屬於鎮靜劑成分,在南韓當地屬於抗精神性藥物,會對中樞神經造成影響,具有高度依賴性與成癮風險。
「丙烯異丙乙酸尿」也是南韓《麻藥類管理法》規定的481種麻醉藥品成分之一。
▲EVE止痛藥含管制類成分「丙烯異丙乙酸尿」。(圖片來源/翻攝自《韓聯社》)
因此,南韓關稅廳已明確規定,自今(2025)年4月起,全面禁止旅客攜帶含此成分的藥品入境。若入境時攜帶遭禁藥品,將一律沒收銷毀,情節嚴重者甚至可能面臨法律責任。
據了解,「EVE」止痛藥為日本SS製藥於1985年推出的一系列止痛藥,目前市面上有5種,分別為EVE Three Shot Premium、EVE Quick、EVE Quick DX、EVE-A EX、EVE-A。
據日本SS製藥說明,5款「EVE」止痛藥中僅EVE Three Shot Premium不含「丙烯異丙乙酸尿」(Allylisopropylacetylurea, 烯丙基異丙基乙醯脲)鎮靜劑成分。
▲EVE止痛藥目前一共有5種。(今周刊製圖;圖片來源/SS製藥官網)
澳洲也禁EVE止痛藥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旅日達人林氏璧過去就曾表示,Allylisopropylacetylurea是一種1926年就研發的鎮靜劑,也有幫助止痛的效果,但因為曾出現血小板減少的副作用,所以全世界幾乎很少國家使用。
根據《CTWANT》報導,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也指出,EVE止痛藥內含的Allylisopropylacetylurea是一種鎮靜劑,「可能會引發血小板低下造成自發性出血、或是導致昏沉疲憊。」
林氏璧呼籲,身體若有任何長期疼痛,建議就醫找出病因,不要長期自己買藥吃,長期吃止痛藥可能會傷胃造成胃潰瘍,也可能造成腎功能受損。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南韓之外,EVE止痛藥系列也在澳洲被禁止銷售、供應和使用。澳洲藥品及用品管理局(TGA)在2023年曾發布警告,指EVE止痛藥含有危險鎮靜劑,對使用者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這款鎮靜劑有造成血小板低下的風險,並具危險的副作用,被禁止在澳洲銷售、供應或使用,並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同時被禁止使用。」
不只鎮靜劑
藥師揭露EVE主成分風險
南韓因EVE含Allylisopropylacetylurea鎮靜劑成分,因而列其要加強管制並禁止帶入境,但除了鎮靜劑,有藥師指出,EVE的主要成分「布洛芬(ibuprofen)」其實也要留心。
根據《TVBS》報導,開業藥師李懿軒表示,布洛芬透過腎臟代謝,對於腎功能不佳的人來說吃了可能導致腎功能惡化;此外,他也提醒,布洛芬是國內藥害救濟案件統計中案件數名列前茅的藥物成分,有一定比例的台灣人有對布洛芬過敏的基因,若用到可能引起嚴重過敏或燒燙傷等級的皮膚潰爛。
「國內的藥害救濟制度僅適用於國內合法上市的藥品,民眾在國外購買不適用,若使用後出問題,後果必須自行承擔。」
本文暫不開放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