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如核彈重擊全球金融市場,暫緩實施90天的關稅政策看似讓讓全球市場暫獲喘息,但川普政策一直在變,金融圈憂心忡忡背後另一個非關稅壁壘即將引爆。
美國財政部半年一度的匯率報告即將出爐,川普恐借題發揮,用「匯率操縱」作為逼迫新台幣匯率升值、達到縮減貿易順差。
關稅戰才進入延長賽,新一波匯率戰悄悄開打
關稅戰才進入延長賽,新一波的匯率戰便悄悄開打。據了解,央行已悄悄擬好說帖備戰。
川普政策瞬息萬變,全球雞飛狗跳,4月9日宣布「對等關稅」暫緩實施90天,11日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突列「豁免清單」,13日又稱關稅豁免是「假新聞」,但對台灣而言,眼前比關稅戰更急迫的,就是匯率戰。
中央銀行最新報告指出,長期以來,美國對其鉅額且持續的貿易入超國,除可透過匯率報告施壓他國以調整美國貿易入超,亦可援引多項美國國內法進行貿易報復以保護其國內產業,更可啟動貿易談判以維護其利益。
是不是匯率操縱國,依舊是「美國說了算」
美國財政部通常在4月及10月會發布匯率報告,評估主要貿易對手國是否操縱匯率,檢視標準有三,一是對美國貿易出超逾150億美元,二是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逾3%,三是淨買匯金額對GDP比率逾2%及12個月中有8個月以上持續淨買匯。
這三項標準中達到任二項,將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觸及三項標準,會被列為「匯率操縱國」,且須與美國進行協商,後續並可能受到美國經貿制裁。
不過,美國曾在2019年8月把中國大陸列為匯率操縱國,當時,中國僅符合三項標準中的其中一項,這代表「三項標準」僅供參考,到底是不是匯率操縱國,依舊是「美國說了算」。
央行指出,若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雙邊將立即展開磋商,並進入一年觀察期。觀察期屆滿後,若美方認定仍未改善,將可祭出四大相關反制措施。
央行已擬好4套說帖論述
央行表示,2020年以來我國常因觸及美方前兩項檢視標準而被列入觀察名單,此兩者主要反映我國經濟之長期結構問題。
據了解,央行擬好的說帖論述為:
一.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上任迄今,美中貿易爭端持續升溫、新冠肺炎疫情及美方資安需求考量,使得美國對台灣資通與視聽產品需求大幅增加,2020年以來,台灣對美國出口及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並觸及檢視標準。
二.我國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居高,2024年該比率為14.3%,雖觸及美方檢視標準,但主要是反映美國對台灣科技產品需求劇增,我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擴大等結構性問題;此觀點獲美方理解。
三.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期間,央行分別淨賣匯(阻貶)130億美元、27.7億美元及164.2億美元,均未觸及美方第三項淨買匯(阻升)檢視標準。
四.新台幣匯率原則上由市場供需決定,央行匯率政策主要是為維持有秩序的匯市及金融穩定,從未意圖獲取不公平的貿易競爭優勢,或影響國際收支的有效調節。
央行指與美國財政部溝通管道順暢,曾數度向美國財政部說明,美國聯準會基於法定職責而實施量化寬鬆(QE)政策,而我國面臨大量且頻繁的跨境資本移動以致影響新台幣匯率,央行是基於金融及幣值穩定的法定職責,於匯市供需失衡時調節匯市,並非為獲取貿易競爭優勢,美方也曾表示理解本行匯率政策立場。未來雙方仍將在良好互動基礎上,持續就總體經濟及匯率政策等議題進行溝通。
不只如此,新台幣匯率近期強勢升值,也被市場視為,與美國即將出爐的匯率報告有關。
台幣7天升值6.86角,兩個原因強升
清明連假前後,不論股市大漲或大跌,新台幣匯率均持續升值,截至4月14日,新台幣匯率以32.51元作收,連7升且為近兩個月新高,這7天累計升值金額高達6.86角。
銀行外匯交易員分析,新台幣匯率近期表現意外強勢,熱錢匯入買台股,以及海外基金贖回款匯回,是新台幣匯率強升的兩大主因。
市場也有另一說法,美國財政部的匯率報告即將發布,這段時間新台幣匯率強勢升值,展現台灣央行並未刻意壓低新台幣匯率以獲取出口競爭力,絕對不是只有嘴上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