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州州立大學教授比較革命變遷課程。其中一個廣泛被接受的理論認為,激烈的經濟與政治改革可能導致政權瓦解,或至少造成嚴重的不穩定性——這套理論同樣適用於民主政體與威權政體。
川普「改革」恐重蹈歷史覆轍?激進政策引發社會動盪 台灣也將受波及
我目前正在應用此理論來批判現任川普政府的「政府效率部」(DOGE)及其關稅政策。關鍵觀點是:一個不穩定且虛弱的美國,在多方面都不可能為台灣帶來正面效果。
激烈的經濟與政治改革會破壞權力結構、社會契約與公眾信任,即使在擁有選舉與多元制度的民主體制中,也可能導致不穩。
歷史案例說明這一風險:魏瑪德國在惡性通膨下推動經濟改革,激化了極端主義,最終導致納粹掌權。
法國第四共和在戰後改革與政治僵局下垮台,讓戴高樂建立了第五共和。
在1980至1990年代,拉美民主國家如阿根廷與巴西因新自由主義緊縮政策而爆發社會動盪,進而出現如秘魯藤森那樣傾向民粹或威權的領導人。
失敗或由菁英主導的改革將侵蝕政權正當性,呼應托克維爾的矛盾:當期望被提高卻無法實現時,民主信念將遭到侵蝕。
杭亭頓等學者警告,快速現代化若超過制度承受力,將帶來風險;李普塞特則強調,民主穩定需仰賴漸進式的經濟與制度成長。
川普式改革的豪賭!「抽乾華府沼澤」恐引爆民怨
將這些理論套用至2025年川普的政策,「政府效率部」(DOGE)在馬斯克領導下,推動大規模刪減預算、人員裁撤及機構解散,目標是「抽乾華府沼澤」。
然而,像社會安全這樣的服務若被削弱,可能激怒選民,與魏瑪時期的經濟痛苦情況類似。DOGE裁員並針對教育部等機構的行動,也可能破壞民主制度的制衡機制。
川普發動貿易戰 恐將把美國推向孤立
同樣地,川普推出的高額關稅——對台灣徵收32%關稅,並與中國、加拿大與墨西哥發動貿易戰——不但可能導致物價上升,也可能無法實質創造就業,進而引發搖擺州選民的挫折感。
這些政策同時危及美國的全球信譽,若盟友因此重新結盟,可能使美國陷入孤立。雖然民主體制本身或可避免全面崩潰,但若川普持續集中權力、侵蝕制度信任,仍可能削弱民主規範。
若這些改革政策失敗,則「改革導致不穩定」的邏輯將成為嚴峻警訊。
作者簡介_湯先鈍 Simon H. Tang
Californian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與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兼任教授;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PhD of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