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在周三(4/9)中午正式生效,對台課徵32%對等關稅可謂「暴力關稅」,不僅數字高於亞洲主要經濟體平均28%的水準,也高於60個受影響國家平均受影響的數字29%。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模擬,在最糟的情況下,川普關稅對台灣造成的直接與間接影響,恐侵蝕台灣GDP成長率約2.5個百分點。
星展預估,台灣2025年與2026年GDP成長率分別為3%與2.4%,但已面臨顯著下修壓力。馬鐵英強調,唯有透過積極談判與財政刺激措施,才有望減輕未來可能浮現的經濟損失。
馬鐵英分析,台灣對美國出口依賴度高,以2024年來看,美國出口占總體GDP高達14%,僅次於越南的25.1%,在主要亞洲國家來說,排名在第二的位置。
馬鐵英指出:「若美國關稅全面生效,台灣將受到直接與間接的多重打擊,光是對等關稅一項,就可能導致台灣對美出口下滑16%,進而讓2025與2026年GDP成長率各下降約1.7個百分點。」
暴力關稅重傷台灣 馬鐵英估最壞劇本:GDP遭侵蝕2.5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美國經濟也將因關稅與通膨壓力,面臨停滯性通膨或衰退風險;其中,發生停滯性通膨的機率高達45%,發生衰退風險的機率則達35%。
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也將受全球貿易量萎縮的牽連。馬鐵英分析:「若全球經濟因此成長下滑0.8個百分點,台灣經濟也可能被拖累近0.8個百分點。」
根據馬鐵英的估算,暴力關稅對台灣GDP將產生的直接與間接影響,相加起來便是2.5個百分點。
不過,馬鐵英也提到,衝擊仍有可能被淡化,她分析:「除了透過財政政策支援、貿易談判協商之外,還有一個可能性是,所有國家關稅都要調升,美國消費者變得不得不承受高額的關稅。」
在這樣的情況下,馬鐵英預估台灣受到的直接GDP侵蝕衝擊,就有可能從1.7個百分點,下降到0.8%。
台灣政府舉債佔比健康 未來還有財政政策當武器
對此,馬鐵英建議,政府應啟動強而有力的政策回應,例如降低對美國農產品與汽車等的貿易壁壘,以促成雙邊談判;尤其,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處報告,台灣目前對美國輸入品仍設有檢查、海關及動植物防疫等非關稅障礙。
不過,若樂觀一點來看,台灣財政狀況相對穩健,中央與地方政府債務僅約占GDP的30%,具備財政擴張空間,預期政府可透過加碼補貼受影響企業、提振內需與就業市場,以緩衝出口下滑帶來的衝擊。
此外,馬鐵英也預估,台灣科技業短期受影響相對有限,因為根據星展銀行的評估,美國自台灣進口前10大產品佔比達79%,其中多為電子產品,替代來源有限;像是在電腦跟電信設備的部分,雖有墨西哥為替代供應地,但數量仍難以完全取代台灣。
面對長線挑戰 馬鐵英:大企業加碼在美投資不可免
不過,面對長期挑戰,馬鐵英認為,企業也需重新布局,她預估大型企業可能加碼在美投資,以規避關稅;中小企業則需考慮開拓歐洲、日本、中國與東協等新興市場。此外,位於墨西哥與馬來西亞等,關稅較低地區的既有產能,亦可能擴增。
另外,馬鐵英也示警,儘管目前台灣製造業與出口指標因提前拉貨而表現強勁,但這恐怕只是短期現象,「當替代品逐漸出現、出口彈性提高,下半年起台灣出口恐開始放緩。」
根據星展銀行目前的預估,台灣2025年與2026年GDP成長率分別為3%與2.4%,但已面臨顯著下修壓力。馬鐵英強調,唯有透過積極談判與財政刺激措施,才有望減輕未來可能浮現的經濟損失。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