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領袖奔走 尋求避免關稅
歐盟在二○二一年暫停對美國商品的關稅,二三年再宣布展延,但期限將在今年三月底截止。
儘管關稅影響廣泛,但以酒商的反應最為激烈。無論產業領袖或小型釀酒廠都認為,關稅將重創出口,特別是德國、法國等仍在成長的市場;隨之而來的報復性關稅,也可能衝擊其他酒類。
眼見苗頭不對,開始有酒吧以囤貨因應可能的貿易戰,釀酒廠則凍結海外擴張計畫,業界領袖頻繁往返布魯塞爾、美國華盛頓與義大利羅馬(因為義國總理梅洛尼已成為歐洲與川普間的溝通橋樑),試圖遊說政策制定者協助他們避免受關稅所害。
事實上,酒類產業被捲入談判,或許有戰略考量,威士忌就像一扇琥珀色的窗,揭示貿易戰的破壞力及可能走向。
由於對波本威士忌等消費品課稅,較容易博得版面,且能對特定地區不成比例的影響,等於付出有限代價,就能在政治上創造巨大的懲罰效果。對美國威士忌的關稅將於三月底自動生效,歐盟有機會在不另做妥協或升高貿易戰衝突下,對美國施壓。
歐洲經濟成長已呈現停滯,歐盟當然也希望避免與美國展開有害無益的全面貿易戰,同時也想維持與美國在地緣政治的合作,例如支援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戰爭。
歐盟還未決定如何反制川普政府近期宣布的二五%鋼鋁關稅,但川普已經指示幕僚研擬新一波可能衝擊歐盟的關稅方案。當歐盟官員還在權衡手中有何對策時,酒商則密切關注威士忌關稅是否將如期恢復,甚至提前實施。
「這個產業不該捲入貿易爭端。」美國蒸餾酒協會執行長史旺格(Chris R. Swonger)在走訪義大利和比利時與歐洲領袖對話後表示,「我們是自由貿易的典範。」
不只歐洲美酒被摻入關稅這款特殊材料。當美國重新定義與墨西哥、加拿大的貿易關係時,龍舌蘭酒與加拿大威士忌也難置身事外。
面對緊張局勢,全球的酒類遊說團體正聯手呼籲,將烈酒產業排除在關稅爭端外,促使新興釀酒商能在新的出口市場站穩腳步,大型跨國企業也可繼續不受阻撓地從事貿易,尤其是在美國與歐盟之間。
回顧上次貿易戰,在雙方祭出關稅後一年,美國威士忌銷往歐盟的金額下滑近兩成,歐盟烈酒與甜酒出口量也大幅減少。
一九年的美國威士忌銷售額,較一八年減少逾一億美元,相較於美國近二十二兆美元的經濟規模不算太大,但整個產業因此受創多年,關稅威脅也對後續發展造成阻礙。
相互報復 最終害慘消費者
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 Louisville)的布羅兄弟烈酒集團(Brough Brothers Spirits Group)執行長亞伯勒(Victor Yarbrough)即是典型案例。
一九年,他剛開始對英國出口波本威士忌時,就遭遇第一輪關稅衝擊,不得不中止這樁無法獲利的生意。
原本,亞伯勒想在今年夏天,讓帶有櫻桃與巧克力風味的高級波本,以及另一款低酒精濃度的蘋果香波本,在歐洲的德國與法國市場大放異彩,如今也只能先暫時觀望。
威士忌是美國出口量最大的烈酒品項,二二年至二三年間的海外銷售額,就占了整體酒類的三分之二。相互報復的關稅除了對業者不利,最終也會讓消費者付出代價。德國漢堡市一家酒吧經營者拉曼(Björn Lahmann)指出,美國威士忌對調製「賽澤瑞克」(Sazerac)或「古典雞尾酒」(Old-fashioned)相當重要,若波本或裸麥威士忌成本飆漲,顧客只得支付更高價格或改喝其他酒類。
「關稅就是稅,對企業不好,對消費者更糟。」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一份聲明中強調。
歐盟的一貫策略是持續與美國進行談判,並嘗試對川普政府做些讓利,例如承諾增加天然氣採購;但也表明,若談判失敗將採取堅定反制措施,此時針對性的關稅就可能登場。儘管遊說人士急切想了解更多細節,然而歐洲領袖尚未公開具體方案。
「我們也不知道會怎麼走。」歐洲酒類遊說團體Spirits Europe執行長亞當(Ulrich Adam)表示,「在酒類方面,我們一致希望能維持免關稅貿易。」
作者簡介_珍娜‧斯米亞萊克( Jeanna Smialek)
《紐約時報》記者, 關注利率、通膨和勞動市場等相關總經新聞。
註:全文獲《紐約時報》授權,By Jeanna Smialek©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