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有用資訊 實用知識也不能少
我們不僅有能力創造知識,也有能力分享它,儘管人類的發展歷程並非一帆風順——我們的能力、創造的機械及知識,有時會造成深遠的傷害——但不斷探索和大量分享資訊,對如何自我定義至關重要。
超過二十萬年來,技術一直是歷史的核心。從石器時代到現在,我們提出應對各類挑戰的解決方案;從口述故事到發明文字,以至於印刷術和網際網路,我們不斷發展出更新、更好的方式傳遞知識。
在過去兩百年間,我們還摸索出更好、更自由的實驗方式,並傳播這些知識。科學進程為我們提供一些已經穩固確立的事實,使每一代人都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取得進步。
在過去兩個世紀裡,它也為大多數國家的高速發展奠定基礎。雖然經濟發展在不同國家之間與個別國家內部差距極大,造成不平等,但相較於十八世紀,如今幾乎所有地方的人都更健康、富裕。AI可透過補充人類的技能、才能和知識,改善我們的決策、實驗和知識應用,從而為這項趨勢注入新的活力。
有些人可能會質疑,我們是否需要AI來實現這個目的。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豐富的時代,人們想要的一切資訊(也包括許多不想要的),技術上都能從網路上取得。然而網路上「有用的」資訊很少,如果能在特定環境中,及時找到解決特定問題所需的資訊,表示你很幸運。
但光有資訊仍無法發揮作用,必須有相關的實用知識,使工廠工人提高生產力、讓電工能操作新設備並執行更精密的任務、幫助護理師在醫療行為上扮演更關鍵的決策角色,以及令擁有各種技能和背景的工人,能勝任新的、更有生產力的角色。
如果開發和使用得當,AI確實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不僅僅是提供一輛「思想的單車」(Bicycle of the Mind),而是真正拓展我們的思考與行動能力,讓我們能基於更深的理解行事,不受脅迫或操縱。
- 思想的單車:典故出自於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他提到人類的運動效率雖然在各生物間排名倒數,但有了單車後,人類的運動效率就變成第1名,他把電腦比喻為「思想的單車」,能幫助人類更有效運用知識。
然而,由於其巨大的潛力,AI也是人類所面臨的最嚴重威脅之一。這種風險不僅(甚至不主要)是超級智慧機器有一天會統治我們,而是AI會削弱我們學習、實驗、分享知識的能力,並且使活動失去意義。
若AI無止境地淘汰任務和工作、過度集中資訊、抑制人類探究與體驗式學習、賦予少數企業掌控我們生活的權力、製造一個存在巨大不平等和地位差異的兩極社會,那麼它將大大削弱人類的能力,甚至恐摧毀民主制度與我們所認知的人類文明。
不能只有監管 還需數位建設及法規
我擔心這就是我們當前的走向,但沒有什麼是命中注定的。我們可以設計出更好的方法來治理社會,並為技術選擇一個得以促進知識獲取和促成人類最大繁榮的方向。
但首先,公眾須認知到,這條符合社會期望的道路在技術上可行。只有科技專家、工程師和企業管理層,與民主機構合作;以及只有美國、歐洲和中國的開發人員,傾聽生活在其他地區的五十億人心聲,AI才能朝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我們亟需更多深思熟慮的專家建議、激勵人心的政治領導,專注於透過政策和監管架構,鼓勵有助於人類的AI發展。
但我們需要的不只有監管。其中一項期望是歐洲的AI企業和研究人員,能展現不同於矽谷的發展模式。歐洲社會必須鼓勵AI朝著更有益於社會的方向發展,歐洲領導人需要投資必要的數位基礎設施,制定不會阻礙投資或趕走有才華AI研究人員的法規,並建立成功新創企業為擴大規模所需的融資機制。
如果沒有屬於自己健全茁壯的AI產業,歐洲對全球AI發展方向的影響力,將微乎其微。
(編譯:經研室)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www.project-syndicat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