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旅程正要展開或即將結束,誰都不想在搭機過程遇上麻煩,有些狀況航空公司會提醒,有些則不一定。國外一名退役空姐最近鄭重提醒,「友善的天空」其實是壞蛋的遊樂場,至少有3個大問題衝擊旅客自身權益,均與行李有關,航空公司通常閉口不言,卻經常發生。
英國《鏡報》、美國《紐約郵報》等外媒21日報導,31歲的阿根廷旅遊網紅巴奇雷里(Barbara Bacilleri)曾從事空服員工作,她接受英國Jam Press訪問時表示,大眾對於飛行的刻板印象是安全有序,但其實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狀況,多數乘客並不曉得或不在意,有些甚至會引發安全問題。她披露了航空公司一般不會明說的3個常見問題,提醒乘客務必留意防範。
隨身行李易失竊 財損難討
巴奇雷里指出,小偷通常趁其他旅客睡覺或不注意的時候下手,翻找座位上方行李櫃箱袋裡的值錢物品、手伸進座位底下的隨身包包行竊,手法純熟、動作快速,「有些竊賊甚至特地買機票登機,就為了偷東西」。
貴重物品失竊已經很糟,機組員防不勝防,更可怕的是,這種高空竊案損失通常難以追回,航空公司往往不會負責。她說:「機艙既無監視器也沒警察能求助,許多航空公司並不承擔責任,即使在飛機降落之前通報物品被偷,也幾乎不可能找得回來。」貴重物品、文件務必隨身攜帶、嚴加看管。
近處行李櫃沒空位 很正常
巴奇雷里強調,航空公司賣的機票提供從甲地到乙地的交通運輸,「其他服務均屬額外提供」,旅客付的錢只保證有座位,還有攜帶隨身行李上機的權利,但很多人理所當然覺得座位上方的行李櫃空間也在保證範圍,實非如此」。她說,登機後若發現座位上方或前後幾排的行李櫃都滿了,被迫把隨身行李放到超過10排以外的行李櫃,「這絕非理想狀況,卻很正常」。
要想避免這種狀況,她給出2個建議:儘早登機,或者花錢購買優先登機權。
行李搬不動 別找空服員
很多人常把隨身行李「塞到極致」,結果沉重到難以高舉。巴奇雷里鄭重提醒旅客,出門前務必在家比照把隨身行李放入機艙行李櫃的動作「試舉」,要試舉不動,為免受傷,務必調整重量,而非登機後找空服員幫忙,「倘若人人都來求助,空服員每趟航班舉起的行李重量恐怕有好幾百公斤」。搬運行李不是空服員的工作,但遇到老人家或有困難的乘客,空服員還是會伸援。
她強調,空服員一旦受傷就無法工作,更糟的是,就算受傷了,航空公司也不會負責,「很多空服員願意幫忙,但這絕非他們的義務」。
※本文授權自中時新聞網,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