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官網更新美台關係現況,刪去「不支持台灣獨立」文字,新增「兩岸分歧應由和平方式解決,不受到脅迫,且由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法」。「盧比歐版本」力挺台灣的語氣、用詞與強度皆更勝以往。
「盧比歐版本」上線後,似乎讓愛台派安心不少,有人對此叫好,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發文指出,美國務院此舉是在打臉天天拋出疑美論的人,部分學者專家提醒,盧比歐坐鎮下的國務院,對台釋出友好訊息,卻未必完全代表川普本人意志。
盧比歐過去擔任參議員,友台色彩濃厚
果不其然,國務院隨後在回覆媒體時表明此更新只是例行更動,並重申美方維持一中政策、致力台海和平穩定,反對任何單方面企圖改變現狀等一貫說法。
盧比歐過去擔任參議員時,曾一手促成《台灣旅行法》,再三領銜提出《台灣關係強化法案》,7年前又擋下亞太助理國務卿董雲裳任命案,友台色彩濃厚。
當他上任國務卿首日,第一場會議安排「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即清楚表明持續自由開放印太戰略是外交優先項目,意在安撫盟國對川普單邊主義的焦慮。四國外長會後聯合聲明也強調:「強烈反對任何試圖透過武力或脅迫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明顯為台發聲。
盧比歐隨後出訪問中南美洲五國,第一站巴拿馬開門見山表示,巴拿馬運河現狀不可接受,巴拿馬若不改弦更張中國影響力,美國會採取必要行動,巴國不得不馬上表態不續約中國一帶一路。第二站站瓜地馬拉是台灣在中美洲唯一邦交國,魯比歐主動提及瓜國與台灣外交關係,記者會上更以「民主國家」形容台灣。
上周末他與日、韓兩國外長首三邊會談,共同聲明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反對片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引人矚目的是首次明確表達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盧比歐上任不到一個月以來,對中強硬路線與挺台立場清晰可見。
魯比歐最大考驗:政治忠誠與堅持原則平衡
然而《華盛頓郵報》報導卻曾悲觀預言:盧比歐的鮮明抗中立場,可能與川普以及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兩人產生分歧。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來發動關稅戰,多次點名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還強勢要求烏克蘭交出稀土換取俄烏和平停火,刺激台灣內部「疑川論」與「疑美論」,質疑台灣恐成是下一枚棋子,淪為川普與習近平談判交易的籌碼。
猶記得8年前川普上任第一年,幕僚來來去去宛如跑馬燈,白宮高層官員異動率高達三分之一。當年原為埃克森美孚執行長的首任國務卿提勒森,忍不住稱川普是「白痴」,兩人最後不歡而散。
盧比歐身為川普2.0的首任國務卿,《Politico新聞網》採訪十餘位現任與卸任美國外交官以及外國官員,一致認為他學識淵博且舉止得體,是一位「可以交往的對象」,但不少人卻質疑他能在位多久,認為最多只會待兩年時間,甚至能堅持一年就算幸運。
執筆的資深外交記者記者圖西(Nahal Toosi)大膽推測,盧比歐會比提勒森撐得久。但她分析,盧比歐勢必遭受諸多掣肘,免不了被排擠與挫折,若想留任久一點,可能要忍受不少辱罵,並在一些眾所矚目議題上退讓。
強勢總統底下國務卿註定弱勢,尤其當川普任命前代理國家情報總監格瑞尼爾(Richard Grenell)擔任特別任務大使,負責與北韓和委內瑞拉等國交涉任務,選舉捐獻大戶地產商魏科夫(Steve Witkoff)奉派為中東特使後,這些人的工作職掌與國務院多所重疊,個個直達天聽,內部權力傾軋極可能限縮盧比歐的發揮空間。
前國務卿龐培歐是川普1.0政府國安團隊唯一做滿4年的,他在回憶錄《絕不讓步》指出:撤換國務卿比總統換人當容易許多;川普在這次美國大選中囊括270多張選舉人票,內閣成員卻是一張都沒有,政治忠誠成為必要條件。在這個情況下,盧比歐最大挑戰,恐怕是對川普的政治忠誠與堅持個人原則間取得平衡!
不支持台獨字眼曾刪了又上 前後不到一個月
事實上,拜登政府也曾經於2022年5月5日刪除國務院官網「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與「美國不支持台獨」敘述文字,但是同年5月28日又恢復「不支持台獨」用字,前後僅不到一個月時間。
這次國務院刪除「不支持台灣獨立」會不會是盧比歐扮黑臉,為川普與習近平交手保留更多籌碼,是台灣應該觀察的重要指標。會不會又重演3年前改了以後又變回去的劇碼,就看「最挺台灣的國務卿」盧比歐能否堅持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