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二二年開始暴力升息後,全球都受衝擊,二三年台積電淨利降至八三八五億元、EPS降至三十二.三四元,這一年巴菲特買進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後來受到地緣政治驚嚇,巴菲特一季就出清持股,但台積電從二二年低點三七○元穩穩向上。二四年台積電再創空前佳績,自結全年營收二.八九兆元,稅後淨利一.一七兆元,EPS四十五.二五元,其中第四季營收八六八四.六億元,年增三八.八%,單季淨利三七四六.八億元,年增五七%,EPS十四.四五元,都締造新猷,尤其是在高階晶片占比逐步提升下,毛利率衝上五九%;這是台積電登峰造極的新紀錄。
過去幾年的地緣政治角力中,台積電打得對手毫無招架餘地。英特爾虧損累累,市值剩下八五二億美元,而去年三星災難連連,股價從八.八八萬韓元跌到四.九九萬韓元,市值縮水剩二六○○億美元上下,市值剩下台積電四分之一。英特爾、三星都曾是台積電可敬的對手,經過這一回合的競賽,台積電可以說是完勝。
不過,台積電獲利愈突出、在全球的地位愈重要,它的地緣政治風險也隨之升高。在美中角力中,台積電除了必須保持靈活應對,現在更直接的風險顯然是美國川普政府及其團隊。
在川普的印象中,台灣搶走了美國九成晶片生意、台灣很有錢,台灣應向美國支付防務費用!這都是川普對台灣及台積電的成見,現在川普進了白宮,川普甚至喊出要對台灣半導體產品課一○○%關稅。雖然川普出手愈打愈重,但從台灣半導體招牌——台積電的競爭力來看,在世界AI發展的進程上,台積電仍將位居要角,只是對於川普的放話,台積電必須找到解方。
去年十一月,台積電曾傳出美國亞利桑那廠要舉辦完工典禮,打算邀請蘋果的庫克、輝達的黃仁勳以及美國總統出席,當時考量受邀前來的可能是美國時任總統拜登,出於政治敏感性,張忠謀先前在台積電運動會沒有多提;及至川普上任,台積電宣布董事會首度移師美國召開,此際就是要端大菜的時刻,台積電應該精準把握這次機會,傳達幾個重點訊息讓川普團隊理解。
首先,台積電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協力者,而非競爭者。其次,台積電的代工業務是與美國大廠合作分工下的結果,台積電為美國科技大廠生產晶片,讓美國科技大廠無後顧之憂地享受高毛利,如果川普對台灣晶片課一○○%關稅,從全球競爭的角度看,台積電七成以上營收來自美國大廠,眼下英特爾、三星式微,美國科技大廠也沒有替代選項,對台灣晶片課一○○%關稅很容易轉嫁到美國科技大廠身上,不利美國,這一點,台積電必須透過管道,充分與川普團隊溝通。
川普的關稅大刀基本上是用來喊價的。從去年十一月六日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他就一直握著這把關稅大刀,先是提出對加拿大、墨西哥開徵二五%、對中國加徵一○%關稅;也曾因哥倫比亞拒絕讓搭載遭驅逐移民的美國軍機降落,川普宣布對哥倫比亞商品徵收二五%關稅;他還揚言對歐洲加徵關稅,但至今只落實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一○%關稅。因此,對台灣半導體課徵一○○%關稅是談判策略,川普真正要的是台積電加碼在美國投資。
川普對數字格外敏感,他當選後,軟體銀行執行長孫正義隨即表示要投資美國一千億美元,從此他成為川普貴客,這次日本首相石破茂成為川普在白宮接見的第二位外國元首,石破茂也承諾日本對美投資將增至一兆美元。台積電要化解關稅壓力,可能必須承諾在美國加碼投資,而且,金額應不少於孫正義。
從孫正義、石破茂大舉投資美國,台積電及台灣政府應可得到一些啟發。
台灣政府應思考:川普對所有順差國都點名做記號,台灣去年對美國出口一一一三.七億美元,順差六四八億美元,是美國第六大逆差來源國。若川普要求平衡貿易,台灣應思考改變油品戰略,過去台灣的石油、天然氣絕大比率從中東產油國輸入,可以轉向美國,還有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加碼採購美國軍備武器。過去,美國很多戰略武器不賣台灣,既然川普要求台灣交保護費,台灣應可提出購買清單,且金額不能太少。
市場都引頸期待台積電董事會將宣布什麼消息,假如一切順利,今年仍會是台積電的好年,去年EPS達四十五元,樂觀的話,今年將朝六十元挺進,股價區間可能在一○○○元到一五○○元之間。政治壓力若能解決,台積電格局會更明朗,對台股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