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在進行有如產業規模的間諜活動。一月十四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宣布,一個由中國政府支持的駭客組織「野馬熊貓」(Mustang Panda)所植入的惡意程式,感染數千台電腦並竊取了機密資料。
去年,聯邦調查局披露中國發起了一場堪比電影《終極警探》(Die Hard)的行動:中國特工滲透了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網絡。如果美國政府未能阻止此行動,駭客就能癱瘓從飲用水到天然氣管道及空中交通管制等大量系統。
川普第一任期任命的前聯邦調查局局長雷伊(Christopher Wray),在國會發表了一段令人不寒而慄的證詞,他表示:「中國駭客正瞄準美國的基礎設施⋯⋯,一旦中國認為發動攻擊的時機成熟,他們就會對美國的民眾和社區造成嚴重破壞和實質傷害。」
中國藉「無硝煙戰爭」爭奪霸權
雖然我們很容易對中國的一些鬧劇式間諜活動(如二○二三年的氣球追逐事件)嗤之以鼻,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藉由「無硝煙戰爭」爭奪霸權的意圖非常明顯。有鑒於此,沒有人會認為TikTok帶來的風險是個玩笑。儘管其母公司字節跳動,試圖以承諾將美國用戶數據儲存在美國第三方伺服器上,破除外界的安全顧慮,但外洩的公司內部會議錄音顯示,該應用程式在中國的工程師,曾反覆讀取從定位到瀏覽紀錄的所有數據。
當有三九%十八至二十九歲的美國人(包括軍人和公務員)經常從TikTok獲取新聞時,它的意義自然遠不止是青少年跳舞或分享化妝技巧的平台。
美國規範外國主要媒體早有先例
TikTok的演算法,讓用戶在搜尋「天安門」、「西藏」和「維吾爾族」等關鍵字時,顯示的反華內容少於其他平台;近期關於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該平台則充斥著大量支持哈馬斯的影片。
美國早在一九三四年的《傳播通訊法》(Communications Act),就對外國擁有主要媒體的行為實施合理規範。在更久遠且粗鄙的時代,愛國公民甚至直接嚴厲懲罰外國代理人。
考慮到當今的經濟和文化現實,強迫字節跳動將TikTok出售給美國所有者,不會是創作者所擔心的數位世界末日。首先,還有很多其他平台可以讓他們接觸受眾,甚至可以用同樣的短片格式發布內容。例如Instagram的Reels,每月活躍用戶達二十億,YouTube Shorts的每日瀏覽量超過七○○億次。
數位創作者們的適應力遠遠超出許多人的想象。當Vine(編按:Twitter提供的短片上傳服務)於二○一七年關閉時,創作者並沒有消失,而是不斷進化並成功遷移到了其他平台。
鑒於川普急於促成TikTok交易,字節跳動有望收到來自美國企業的高報價。就算這個價格超過了價值一○一○億美元的Spotify,甚至達到像Netflix和迪士尼這類公司市值的數千億美元規模,我也不會感到驚訝。
創作者經濟並非構建於單一的中國應用程式上,而是建立在西方發明的iPhone到網路本身。貓咪影片和舞蹈挑戰將找到新的歸宿,就像它們當年從電視上的「美國最有趣家庭影片」節目,轉移到YouTube和TikTok上一樣。
我們不是要在創意和安全之間做選擇,而是在天真和謹慎之間做選擇。在這個數據成為了新核子武器的時代,該選哪個,是毋庸置疑的。
(編譯:經研室)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www.project-syndicat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