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加州洛杉磯地區的野火肆虐再起,更甚以往,連富豪聚集的高級社區也都付之一炬。大規模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愈來愈高,人們應正視災損風險與低碳轉型的必要性。
美國南加州洛杉磯地區的野火肆虐再起,更甚以往,連富豪聚集的高級社區也都付之一炬。大規模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愈來愈高,人們應正視災損風險與低碳轉型的必要性。
加州是美國環保法令最先進的州之一,一旦法令落地並有所成效,往往有機會上升為聯邦政府的環保法令。據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二三年底發布的數據,二○○○到二一年間,加州的GDP成長超過六成,但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卻能減量逾兩成,人均排放量減量超過二五%,單位GDP排放量減量逾五成,如此成果在全球首屈一指,卻仍逃不過極端氣候帶來的厄運。
聯合國指出,開發中國家氣候行動在三○年前所需的資金,估計達五.八兆至五.九兆美元;而非營利組織「氣候政策倡議」(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的研究則顯示,在增溫攝氏一.五度的情境下,若無法達到此規模的氣候金融(編按:意指為應對氣候變遷而提供的各種資金支持),二一○○年前氣候變遷導致的經濟損失和成本,將高達一二六六兆美元。
根據世界實時統計數據網站Worldometer資料,來自燃燒化石能源產生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二二年為三八五.二億噸,較二○○○年的二五六.二億噸增加一二九億噸,增幅高達五○.四%,而同期世界人口增幅僅三○%。全球減碳不力,使全球暖化已常態性觸及攝氏一.五度,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將愈來愈高。
各界若不能在洛杉磯野火後,看懂極端氣候的災損風險與低碳轉型的必要性,何時才能覺醒呢?
(本專欄由黃正忠、龔建嘉、王國雄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