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新加坡花30年建設大士超級港 鞏固世界航運與物流樞紐地位

新加坡花30年建設大士超級港 鞏固世界航運與物流樞紐地位
▲此為示意圖。

童振源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2024-12-15 18:06

新加坡港作為世界航運和物流的重要樞紐,去(2023)年以處理超過3,900萬標箱(標準集裝箱TEU)的紀錄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5.9億噸,名列世界前茅。

此外,新加坡港是全球最大的轉運港,每年處理約20%的全球轉運集裝箱,連接600多個港口,涵蓋120多個國家。新加坡也是全球最繁忙的船用燃料加油港,每年供應超過5,000噸燃油。

 

從2005年至2010年,新加坡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港口,直到2011年才被上海港超越。過去五年,中國有六個港口進入全球前十大港口,而且每年吞吐量都持續增加;相對的,新加坡港與釜山港的吞吐量只有微幅增加,香港與鹿特丹港的吞吐量反而呈現衰退。

 

去年上海港的吞吐量從2019年的4,330萬標箱擴張到4,920萬標箱,新加坡港從3,720萬標箱微幅增加到3,900萬標箱,但是第三名的寧波-舟山港從2,750萬標箱衝到3,530萬標箱,第四名的深圳從2,580萬標箱衝到2,990萬標箱,都對新加坡港造成極大的競爭壓力。

 

為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新加坡在2012年啟動了雄心勃勃的大士超級港(Tuas Megaport)項目,分四階段完成。該港口以集中化、一體化和智慧化為核心理念,旨在整合現有的丹戎巴葛港、吉寶港、布萊尼港及巴西班讓港,創造一個運營效率更高、可持續性更強的港口綜合體。

 

當大士超級港在2040年全面建成時,占地約1,337公頃,設有66個泊位,總長達26公里,可處理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年處理能力將達到6,500萬標箱,比現在吞吐量增加三分之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全自動化港口。

 

大士超級港的建設融合了多項創新的尖端技術:


 1. 自動化與人工智慧:港口採用自動導引車輛(AGVs)和自動化起重機來處理貨物,結合人工智慧和物聯網(IoT)實現實時監控和效率優化。
 2. 5G支持的操作系統:港口部署私有5G網絡,為自動化設備提供穩定連接,進一步提升生產力。
 3. 數位化管理:透過新一代船舶交通管理系統和數位平台,提升港口運行效率,縮短船舶周轉時間。

 

 

大士超級港在建設中融入了多項可持續性措施,包括使用回收的硬岩進行填海造陸和建設。港口的地面高度提升至平均海平面5米以上,以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海平面上升風險。此外,港口行政樓的能耗比同類建築減少58%,港口營運將採用低碳設備,例如電動自動化設備和智能電網系統,目標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

 

大士超級港第一期工程在2015年初啟動,在2022年9月啟用,完成了414公頃的土地改良(包括294公頃新填土地),製造並安裝221個十層樓高的沉箱,每個重達15,000噸,用於碼頭和港口結構的基礎,建造總長8.6公里的坊波堤,並設有21個深水泊位,預計2027年全面啟用,年處理量達2,000萬標箱。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局於2018年初啟動第二階段填海工程,在2022年4月完成所有沉箱製造,共使用227個10層樓高的沉箱,建造9.1公里的防波堤,並已經啟動第三階段規劃工作。

 

大士超級港位於新加坡西部,靠近主要的世界航線,與新加坡的陸地交通網絡銜接。港口將成為裕廊湖區、裕廊創新區及大士工業區的核心樞紐,通過打造高度整合的港口產業生態系統,為供應鏈管理和物流效率創造巨大群聚優勢。到2040年代,隨著大士超級港全面建成,新加坡港的全球航運與物流樞紐地位將更加穩固。

 

作者簡介_童振源

中華民國國際政治經濟學學者,現任駐新加坡代表,曾任僑委會委員長、駐泰國代表、國安會諮委、行政院發言人、行政院陸委會副主委、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政大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遠景基金會中國經濟分析計畫主持人。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載

 

 

至於Moderna在疫情大流行前,是針對心血管、代謝、腎臟病、再生醫學、癌症開發mRNA疫苗靶點,成立十年累積虧損約十五億美元,但其COVID-19疫苗在疫情後九個月拿到美國第二個EUA。營收從二○二○年的八億美元,增長到二○二一年的一八四億美元,獲利從負七.四七億美元增長到一二二億美元。Moderna預計二○二二年營收可達二二○億美元。近期Moderna產品線的次世代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都進入二、三期臨床試驗,且藥物管線也已有癌症、腫瘤免疫、罕見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開發mRNA疫苗。未來二○二五年發展計畫,則欲開發十五種死亡率高的流行疾病。

 

由此觀之,三家受惠新冠疫情最深的公司未來都將目光放向其他傳染病或癌症,以降低當前過於依賴COVID-19的風險。

 

本文由工作夥伴黃健寧(一九九二年~,台大藥學系)、葉政毅(一九八九年~,台科大電子通訊研究所)、陳咨瑋(一九八八年~,台灣師大運動科學系)、簡立丞(一九九四年~,英國伯恩茅斯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共同撰述,與讀者共勉。

 

二○二一年非主要依賴COVID-19營收增長大於一○%的製藥巨擘,包括:AstraZeneca(YoY:四○.六%)、AbbVie(二二.七%),Merck(十七.三%),Eli Lilly(十五.四%),Johnson & Johnson(十三.六%)。

 

非依賴COVID-19排名第一的AstraZeneca二○二一年營收為三七四億美元,增長主要來自併購Alexion的罕見疾病藥物,貢獻約三十一億美元。而腫瘤產品組合貢獻一一六億美元,增長為二六%,尤其重磅產品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Tagrisso,突破五十億美元銷售,二○二三年預估營收為五十八億美元。另外抗體偶連藥物(ADC)的Enhertu二○一九年才獲批准,去年HER2+乳癌的二線療法擊敗Roche的Kadcyla,目前也正進行一線藥物的頭對頭對比臨床試驗。未來AstraZeneca癌症產品組合值得期待。

 

AbbVie去年營收為五六二億美元,主要受惠於過去曾連續十年蟬聯世界營收第一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藥Humira,營收達兩百億美元。然而該藥即將在二○二三年面臨專利到期,因此現階段致力為Humira的繼任藥物Rinvoq、Skyrizi建立市場。

 

其他公司如Merck透過全球銷售排行第四的免疫腫瘤藥Keytruda(YoY:二一%,營收占三五%)的適應症擴展來推進增長;Eli Lilly增長主要來自其糖尿病藥物Trulicity(YoY:二八%,營收占二三%)和Jardiance(YoY:二九%,營收占五%)、免疫製劑Taltz(YoY:二三%,營收占八%)、乳癌用藥Verzenio(YoY:四八%,營收占五%);Johnson & Johnson則以多發性骨髓瘤藥Darzalex(YoY:四四%,營收占十二%)、免疫調節劑Stelara(YoY:十九%,營收占十八%)來實現增長。綜觀以上,非屬COVID-19增長型公司的重點藥物大多屬於癌症用藥、自體免疫藥與糖尿病藥。

 

展望未來,隨著疫情平穩,疫苗驅動公司的增長將趨緩,mRNA的技術將從告一段落的COVID-19研發轉回疫情前的癌症療法開發;而非疫苗驅動型的公司則將更大依賴疫情前重磅藥物的銷售,尤其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藥物等開發,將重新回到全球大型製藥巨頭的主戰場,值得專注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投資的投資者,追蹤注意!

 

特再嚴正聲明:投資詐騙LINE不斷在市場出現,敬告投資者,請勿受騙!

延伸閱讀
SCFI連2紅!長榮(2618)、陽明(2609)、萬海(2615)…航運股穩了?專家4面向分析:川普又推了一把
SCFI連2紅!長榮(2618)、陽明(2609)、萬海(2615)…航運股穩了?專家4面向分析:川普又推了一把

2024-12-06

存股達人教戰  貨櫃航運、  金融配息夠甜    跟著ETF換股列車  挖寶高殖利率好股
存股達人教戰 貨櫃航運、 金融配息夠甜 跟著ETF換股列車 挖寶高殖利率好股

2024-12-04

長榮、陽明、萬海…航運股好威,疫情期間進場水手們全解套,這檔法人喊到265元能衝到年底?
長榮、陽明、萬海…航運股好威,疫情期間進場水手們全解套,這檔法人喊到265元能衝到年底?

2024-11-20

科技股續退場 航運、金融成最大贏家?  台股高息ETF年底換股潮全解析
科技股續退場 航運、金融成最大贏家? 台股高息ETF年底換股潮全解析

2024-11-20

長榮、陽明、萬海…航運股「大戶搶登船」,這檔單季EPS挑戰20元,3因素拉鋸後市還能多強?
長榮、陽明、萬海…航運股「大戶搶登船」,這檔單季EPS挑戰20元,3因素拉鋸後市還能多強?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