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二○一六年川普第一任執政時,仍受到建制派主導議程,使川普欲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北美與美韓《自由貿易協定》、《伊朗核協定》,受到內部高級官員與幕僚阻撓。川普的大女兒伊凡卡和女婿庫許納,頂著白宮高級顧問名號,自由進出白宮,但川普並未要求他們節制,最終各項議程雷聲大、雨點小。
然而此次選舉結束後,參眾兩院已成紅潮,且在選前川普亦大膽攻擊喬治亞州州長與其夫人,無視當時選前緊繃的搖擺州民調。川普已從第一任隱性忠誠原則,變成第二任要求顯性忠誠,作為進入內閣基礎。
另一方面,這次主要幫川普操刀選舉的是其大兒子小唐納.川普(以下稱小唐納)。小唐納除了向川普力薦范斯當副總統外,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小唐納為確保下一屆川普政府有更多類似范斯的角色,努力排除可能阻礙激進議程的人選。因此,過去共和黨站錯邊、太晚回歸川普,以及世界觀不同於川普,皆排除在組織外,未來推動爭議性進程不會再出現第一任期白宮高階官員或經濟顧問,偷偷抽走公文來拖延議程。
在川普第一任任期,他的大女兒和女婿傾向民主黨的主流政策,造成川普施政的矛盾,如今川普第二任轉換成小唐納主導的「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系統,並徹底趕除共和黨內的新保守派與建制派,未來在施政上,打造回鍋後的「川」厲風行。
觀察美國總統大選前後的資本市場表現,從今年九月下旬以來,美國總體資金淨流入約兩千億美元,其中約七○%湧到貨幣市場基金,僅十五%進入股市,顯示市場避險情緒濃厚。
然而選舉當天,川普持續領先,標普五○○指數未見太大波動,上漲一.二%,直至隔天確定當選,跳空上漲二.五%創歷史新高,並在後續幾個交易日連續創新高。對比二○一六年川普當選後的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一年,標普五○○分別上漲五.一%、一○.二%、十四.六%、二四%;這次選後政治不確定性消失,共和黨主流更趨服膺川普,以及環境已走向降息循環,川普首要的對外關稅、對內減稅、弱勢美元主張,將為資本市場帶起新一波「川氏潮流」。
本文由工作夥伴黃健寧(一九九二年~,台灣大學藥學系)、葉政毅(一九八九年~,台灣科技大學電子通訊研究所)、陳咨瑋(一九八八年~,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系)、簡立丞(一九九四年~,英國伯恩茅斯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共同撰述,與讀者共勉。
今年九月中下旬,聯準會(Fed)開啟新一波降息循環,十一個產業板塊在選前(九月十九日至十一月四日)的表現,以生技醫療最差,下跌三.五%,落後於上漲四.五%的標普五○○。一般預期選舉結束後,生醫產業會因為政治語言結束、共和黨執政與降息環境,脫穎而出。然而從選後至今(十一月四日至十四日),生醫漲跌幅○%,雖脫離最差表現,卻依然落後標普五○○的四.六%漲幅。在《今周刊》一四五五期本專欄提及緩降息環境下,股市板塊趨勢走向AI與非AI,而過去景氣敏感循環性的產業,以及受惠於低利率的生醫產業,反而不受青睞。
不過,這並非代表生醫產業就此邊緣化。據目前美國十一個產業板塊市值占比狀況,資訊科技二七%,高於十六%的金融,也較一○%的生醫來得高;然而在每日成交量占比上,生醫十七%,僅略低二二%的資訊科技,且遠高於十一%的金融。上述顯示生醫產業仍處於投資人每日交易熱點,只是在AI與非AI環境中,生醫沒有群集性熱潮,只能單點突破、各自築夢。
對生醫產業影響重大的是:二○二二年拜登推出《降低通膨法案》(以下稱IRA),允許聯邦政府直接介入藥價談判,導致大藥廠陷入困境;同時,大藥廠的重磅藥物(年銷售額逾十億美元)陸續於二二年到三○年面臨專利到期。在雙重打擊下,前二十大藥廠各有隱憂,二二年至今NBI生技指數漲跌表現為○%,族群完全受到壓抑。
然則川普競選團隊重塑醫療行業的首要準則為「放寬監管」,競選期間,川普多次表示上任後將廢掉IRA,儘管共和黨人士認為完全廢除IRA有疑慮,但可修改部分條文。川普勝利,對市場散發IRA不再擴張的訊號,對生醫產業的壓力將大為減輕。
再者,川普上任後,欲將企業稅率從二一%下調為十五%。據高盛統計,這將讓未來兩年標普五○○的每股稅後純益(EPS),提高二○%(相當於每年增加一○%),使得前二十大生醫巨頭受惠,預估二五年獲利成長率從十三%提高到二三%以上,整體生醫產業獲利成長率甚至會達到三四%以上,超越科技產業的三二%。川普亦將任命新任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主席,修正嚴格監管的政策,轉為採取積極開放,大藥廠審慎併購可能瞬間換檔加速。
對於生醫產業來說,川普上任引領的是監管環境放寬、逆轉IRA法案,同時下修企業稅率,並對企業併購態度修正為友善,屆時製藥巨擘保守併購與投資氛圍可能轉變,生醫產業初級與次級市場,有機會出現族群性引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