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文化與學術交流更卡關?擁有42萬會員、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國際性電子技術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日前在台舉辦全球學術論壇,吸引2300位頂尖學者與工業界人士參與,卻有400多位中國學者與會員集體無法來台。
中國解放軍上周在台灣周邊進行「聯合利劍-2024B」軍演結束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後到福建視察時,拋出「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說法、政協主席王滬寧隨後也強調要「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然而在兩岸各自「國慶」前,9月底在台北舉辦的一場IEEE的全球學術論壇,才剛發生400多位中國學者與會員無法來台與會的憾事。
我擊敗對岸主辦IEEE旗艦會議 全球頂尖學者齊聚
據了解,今年的聯合會是IEEE每10年才辦一次的國際旗艦會議,且是各洲城市輪流爭取,2004年在蒙特婁、2013年在布拉格舉行,今年首度輪到亞洲舉辦,原本兩岸都在爭取主辦權,最後台北擊敗深圳。本次IEEE研討會投稿踴躍,包括來自對岸約400件投稿,多數卻因中國未放行,以致400人無法獲准來台。
為台灣爭取到這次主辦權的的共同主席徐萬泰證實此事。他透露,看似普通的學術會議競爭很激烈,尤其「對岸在檯面上、下爭取的手法」讓一些國際會員不以為然,也因此對純粹的自由學術會議,若在中國舉辦有非常大的疑慮。
整個競爭過程經過三輪投票,每次都得先辯論,但沒想到三輪投票,兩岸票數竟都平手,最後依規定加上審查委員會主席的一票,才敲槌宣布由台北勝出。
徐萬泰指出,台北最後能勝出的主因有三,IEEE期望能學術中立,降低政治力干預的色彩,所以我們所提出申辦的經費除政府補助以外,也包括積極向工業界募款而來的支持,但對岸卻多數經費是由政府資助;第二是在評比過程中,比起對岸主辦這樣的學術會議,台北仍具較多的經驗優勢;最後是當初被問到最難答的問題,如果「特定國家」封殺在台舉辦的會議,要怎麼辦下去?當時的答案是令委員會滿意的。
美國家標準局發表原子鐘研究 將助攻地震偵測
結果今年9月底IEEE的聯合會在台北登場,400多位中國學者果然無法來台,多數在對岸申請時被「卡關」或拖延,不過大會近年來因應疫情等影響,改採讓部份學者以跨國連線或預錄論文發表的方式與會,國際學術界人士都認為。本次會議的做法展現出自由國家的力量與學術的獨立性。
這次會議共有來自全球 2300位的頂尖學者與研究生參與,另外有55家工業界廠商參展,發表 近1600篇論文,更進行在地的半導體業、工業界與國際學界交流,另外還有由學生獨立舉辦的演講及為女性工程師所辦的特別活動,盛況空前。
▲9月底在台北舉辦的一場IEEE的全球學術論壇,台灣工業界踴躍參與,感謝這次會議主辦人。
IEEE聯合會議學術交流的範圍包含醫用超音波、生醫、材料、微機電、感測器、原子鐘、及導航系統等物理應用。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國家標準局NIST也在會議上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光晶結構的原子鐘研究,其精度在宇宙生成到現在的時間裡誤差只有一秒,已接近愛因斯坦相對論對時間定義的極限。該研究對早期地震偵測及石油礦產的探勘有非常大幫助。
徐萬泰指出,這次IEEE年會最特別的是,包括宏碁電腦、台灣晶技,泰藝電子,台嘉碩,西華,馬居里,及安碁電子等台灣供應鏈力挺,部份企業的研發人員還在大會上發表論文,吸引專業學者期待技術合作與開發介接,讓台灣除了半導體與AI外,其他在工業界的研發能量也能被世界看見。
明年初MEMS會議 中國學者能否來台成指標
IEEE旗下有40多個學會,除了在台北剛舉辦過的國際旗艦會議外,台灣也爭取到2025年1月20日在台舉辦MEMS微機電會議。
籌辦會議的清大奈微所教授李昇憲指出,考慮到冬天氣候因素拉到高雄展覽館舉辦,目前審核通過的350篇投稿中有140篇來自中國,但時間緊迫下,這次發表投稿的大陸學者能否來台「技術難度很高」,但也成為兩岸學術交流能否真的打破藩籬的重要指標。
對岸學者未能齊聚一堂,成為這次IEEE國際學術會議美中不足的遺憾,與會的台灣學者認為,兩岸雖同時喊出促進交流,但實務上目前交流申請受到比過去更嚴格的審查,成了最大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