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9月18日將聯邦資金利率下調半個百分點,這標誌著自2021年開始升息後,首次放鬆貨幣政策的開端,而這也是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前最後一次會議,現任副總統賀錦麗和前總統川普,角逐總統大位正難分難解。
在聯準會宣布之後,川普當天馬上攻擊此降息決定具有政治動機,美國的中央銀行體系似乎難逃政治不中立的批評。
川普的批評不僅市場中專業人士大多不同意, 許多共和黨人也難以認同他的觀點。
高利率長達15個月 預防經濟衰退 聯準會大幅度降息
表一顯示這一波20年來最高的指標利率水準,已延續近15個月,超過近40年來利率高峰的平均延續期間,對於總體經濟降溫效果(實際上就是推動經濟衰退的風險)不言可喻。
在預防經濟衰退副作用的立場,聯準會這樣的大幅降低利率決策是可理解的。
其實就連投下唯一不同意票、由川普總統任命的共和黨籍聯邦儲備理事包曼 (Michelle Bowman) ,也同意高利率政策維持至今確有降息必要。
只是包曼對降幅與另外11位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的成員意見相左,以保在將通膨降至2%目標的進程中,避免不必要地刺激需求,而包曼是社區銀行的理事席次,所以也有其任命時所代表團體的考量。
表一、美國近40年利率高峰比較
聯準會的預測為何如此準確?美國央行體系的成功秘訣
美國中央銀行體系並非全知全能,但聯準會的預測和政策行動通常比大多數外界預測更加準確。
這主要可歸因於其長期以來延攬一流的技術官僚,在制度和內部自我要求上超越黨派、獨立於行政部門的傳統。
最明顯例子之一,就是現任共和黨籍的鮑爾主席是由川普總統任命,後來又被拜登總統依據傳統續任;同屬共和黨籍的前主席葛林斯潘在近20年間共擔任了5任,涵蓋了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多屆政府。
貨幣政策的延滯性!降息對總統選舉影響甚微
聯準會的降息對即將到來的選舉實質經濟了影響甚微,因為在經濟實務上,貨幣政策需10到15個月的時間才能反映在勞動市場或物價水準上。況且,聯準會在公開市場操作上, 還是採取量化緊縮的縮表政策。
聯邦儲備系統的資產總額,從最高峰的將近9兆美元,目前已下降近1.7兆美元,且每個月展期的聯邦政府國債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從量化緊縮開始時的每月950億美元已逐漸降到500億美元,可見其他對市場資金供需管理細緻的兩手策略。
由於2022年初,美國央行體系強力升息成功地降溫經濟,將由個人消費支出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所衡量的通貨膨脹率從2022年6月的7.1%高峰,降至2024年8月的2.5%,且經濟並未因此而出現衰退,實屬難能可貴,故也可理解現確需開始透過降息逐步放鬆對經濟的壓力。
通膨還沒回到2%就降息太早了?聯準會3點考量
或許有些人認為在通膨回到2%之前不應該降息,但這樣的觀點有理論和實務上的問題,理由主要有三。
首先,過去兩年通膨的大幅下降 (2024年8月個人消費支出通貨膨脹率為2.5%),維持高利率的需要幾不再成立。
其次,聯準會不僅負責控制通膨,還需關注勞動市場的變化,並防止失業率過快或擴大上升。
而目前根據調查美國民眾預期可見未來(並非實際) 失業率攀升到20年新高 (4.4%),在政策上似有回應勞動市場悲觀預期的必要。
最後,貨幣政策具有延滯性,因此中央銀行體系必須有預防性行動的準備。
降息力道應更大?通膨陰影下,聯準會的謹慎抉擇
另一端的批評者,像自由派代表人物參議員華倫 (Elizabeth Warren) ,則鼓吹聯邦儲備理事會應大幅降息,甚有激進者主張應接近2020年疫情前的水準,這種觀點也有極高的風險。
因為若不維持高利率,需求推動通膨可能會捲土重來。雖然大部份經濟學家相信通膨會在2025及2026年繼續下降,但商品的價格回穩趨勢可能停止,而名目薪資的增長有可能會化為高通膨的推動者。
降息百分點是一個難以決斷的選擇,但即便降息半個百分點,美國資金市場仍處於相對緊縮的狀態。
此外,不僅利率目標區間的設定重要,聯準會對未來的預期管理也很關鍵。
畢竟,若將中央銀行比作一支軍隊,它永遠不會有任務完成的時刻。經濟衰退或通膨再次上升的可能性始終存在。
聯準會派出高利率的大軍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力壓通膨,而這些部隊才剛剛開始撤回部分。
美國央行體系還須日夜匪懈的隨時戒慎戒懼,才能確保經濟體系的穩定。
延伸閱讀:美國降息掩蓋不住房市疲弱,科技股再創新高有難度,郭恭克:可趁債券回檔調整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