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美這一筆二十億美元的投資,是捷克有史以來最大的單一外資投資。即使擴大到歐洲的視野,安森美捷克廠的投資規模雖不如台積電在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投資的一百億歐元(約三五○○億新台幣)、英特爾(Intel)在馬德堡(Magdeburg)投資的三百億歐元(逾一兆新台幣),卻有畫龍點睛之效,立刻讓捷克躍升為歐洲新興的科技重鎮。
安森美對羅斯諾夫的投資,當然是地緣政治衝突、美中科技戰的產物。安森美前身為摩托羅拉集團的半導體元件部門,在電源半導體元件擁有全球領先的競爭力,主要供應汽車、工業、雲端與正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AI)領域的電源半導體。
安森美財務長特蘭特(Thad Trent)向投資機構談到捷克這個投資案時,直白說道:「若往前推幾年,中國當然是這個新廠的首選。」安森美約有三成產品都出口至中國,其中至少有一半被中國國內的電動車廠商買走。
不過,中美科技戰雲密布下,中國半導體公司目前雖然仍落後安森美、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及英飛凌(Infineon)等國際汽車半導體龍頭,如今中國廠商在北京政府補貼下急起直追,而美國白宮對中國半導體的關稅壁壘也愈築愈高,「在歐洲建立安全的供應鏈」就成為安森美必然的策略。除了歐洲,安森美在亞洲同步增強現有韓國富山市的半導體廠產能,確保供應鏈的韌性。

40歲出頭、做了十年羅斯諾夫市長的庫切拉,因為安森美的投資,瞬間成為捷克知名度最高的紅人。他正在努力找地、找人、找醫師,要讓人口一萬多人的小鎮轉型成科技城。(圖/Getty)
台捷政經、文化關係全面推進
布拉格啟動首座IC設計海外訓練基地
捷克近年與台灣的關係大步躍進。鴻海(富士康)、宏碁、華碩、友達、和碩、緯創、英業達都在捷克設廠,台灣科技龍頭選定捷克作為歐洲的生產與服務基地,原因之一是「捷克工人從未罷工」;富士康在捷克雇用近五千名員工,更是排名全國第二大的出口廠商。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在上任之前,以崇越董事長名義舉辦捷克半導體投資說明會,協助捷克掌握台積電德國廠的供應鏈商機,崇越也在三月宣布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設立據點。
除此,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二○二○年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在台灣立法院以中文高喊「我是台灣人」。隨後,雙邊政治高層頻繁互訪,立法院前院長游錫堃也獲邀赴捷克國會演講;台灣與捷克直航在去年落實;台灣第一座IC設計海外訓練基地今年在布拉格啟動;「捷克中心臺北」在六月開幕;台北故宮也將前往捷克舉辦特展;政治、外交、經濟、文化全面推進,關係相當密切。
安森美的歐洲新廠選定羅斯諾夫,當然不是胡亂射飛鏢。捷克原本即是安森美對歐洲、非洲與中東市場的營運、製造及財務調度中心,早在一九九○年代,還是摩托羅拉的時代,就承接了崩潰的東德公司留在捷克的半導體廠,如今在捷克的員工人數已逾兩千人。
安森美在羅斯諾夫及眾多台灣科技廠所在的大城布爾諾(Brno)設有半導體廠與設計中心,羅斯諾夫碳化矽半導體廠的投資金額從一.五億美元逐步擴充。過去兩年汽車電子市場低迷,安森美今年六月才宣布裁員一千名員工,卻幾乎同時宣布投資二十億美元擴大捷克新廠。
羅斯諾夫小城不再安寧
市府拚配套規畫 阻擋投機客成大挑戰
不過,跟台積電在台南、高雄、日本熊本投資一樣,安森美宣布重大投資後,擾亂了羅斯諾夫小城原有的安靜生活步調。地產開發商湧入搶買土地;電視台記者蜂擁而來,四處找人採訪;中央部會的政府高官三天兩頭就來視察;捷克各地的大學校長都來拜訪,希望跟安森美簽約建教合作;遑論本就不斷被外資科技公司加薪招攬的工程師,更等著廠商來加碼延攬。
今年才四十歲出頭,卻已做了十年羅斯諾夫市長的庫切拉(Jan Kučera),如今成了媒體爭相採訪、天天接待商人與高官的超級紅人,二十億美元的投資當然還沒到位,安森美還要等到歐盟與捷克政府的半導體投資補貼,金額大約是三分之一(台積電的財政補貼約為投資金額的一半),但庫切拉已趕緊規畫並發包新道路、擴張商業區的服務能量、增設停車位,還預計興建至少四百戶公寓來容納新聘的工程師。
至於建廠所需要龐大的基層勞力,庫切拉倒是不難找;就在羅斯諾夫附近一座老舊國營鋼鐵廠,近兩年因全球鋼鐵價格大跌,廠內五千名員工的薪資已經發不出來。只是,安森美新廠一旦開工,幾千名外來工人湧入,對這個一.六萬人口小城一定會帶來衝擊。電視台記者街訪,一名年輕媽媽就擔心,「現在牙疼就得等好久才排得到牙醫,將來怎麼辦?」庫切拉不只需要營建工人、餐廳服務員,可能連牙醫、骨科醫師都得設法爭取;當然,更大的挑戰是,阻擋那些跑來炒房、炒土地的建商與投機客。
庫切拉與他的小城羅斯諾夫,面臨的不確定性遠比想像中更為巨大。半導體供應鏈移轉是地緣政治的大事,歐洲不乏像羅斯諾夫這樣的城市。只是,有些「灰姑娘」只高興了一下子,午夜時刻一到,馬車就變回南瓜了。

去年6月,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後左)與德國總理蕭茲(後右)共同宣布,在德國馬德堡投資300億歐元興建最先進的半導體廠。如今英特爾營運虧損,已暫停法國、義大利的投資計畫,德國馬德堡的動土開工也兩度延後至2025年;英特爾能否有效落實新廠投資,成為德國政壇安危的重大變數。(圖/Getty)
英特爾新廠投資紛紛喊停
馬德堡廠面臨環團、市府13項反對意見
美國的半導體龍頭英特爾積極前進歐洲,宣布的投資計畫有德國、波蘭、愛爾蘭、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光是在捷克北邊的波蘭,英特爾計畫設立封裝測試新廠的投資金額就高達四十六億美元(約一四九五億新台幣);捷克西邊的德國,英特爾選定在馬德堡(距台積電德國廠約兩小時車程)新設最先進製程的二奈米新廠,投資金額高達三百億歐元,是台積電的三倍、安森美的十五倍。
但是英特爾的魔法棒突然失效。英特爾第二季財報難看,宣布裁員與暫停配息等重大利空,股價曾一天暴跌二六%,創下五十年來最糟表現;英特爾原本要在法國巴黎市郊設立AI和高效能運算研發中心,規畫今年年底啟動,另外投資四十五億歐元在義大利設廠,兩個案子都已經停止。
更糟的是,投資三百億歐元的馬德堡新廠也陷入延宕泥淖,英特爾雖然比台積電德勒斯登廠起步更早,規畫二○二三年開工,但環保團體與市政府提出十三項反對意見,至今還未做成最後決定,歐盟的財政補貼也遲遲沒有到位,預計開工建廠已經兩度延後到二五年中。
馬德堡市政府、薩克森-安哈特(Saxony-Anhalt)邦政府及相關的德國聯邦官員擔憂英特爾新廠的後續進度,開始評估「萬一最壞的情況發生」的衝擊。
為了迎接英特爾,薩克森-安哈特邦政府已投入巨資打造馬德堡的半導體科技園區,也花費逾十四億新台幣改善園區的聯外道路。花錢還是小事,政治上的衝擊可能更為致命。當地反對黨高聲批評邦政府,在尚未取得英特爾具體承諾下就急著投入公帑做基礎建設;還有議員提到,當年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與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高調在威斯康辛州動土,最終投資案失敗,導致州長選舉失利被趕下台的案例來警告。
灰姑娘被王子看上,瞬間麻雀變鳳凰,當然是令人稱羨的童話故事;但童話故事終究只是童話故事。設立動輒數十億、數百億美元的半導體廠,對所有參與者都是高難度挑戰。現實生活裡,灰姑娘還是得裡裡外外打點一切,顧前顧後清理打掃,而王子更須分秒維持頂尖的競爭力、良率及創新能力;任勞任怨、克服重重困難、永遠在頂尖狀態的王子與公主,才是半導體科技城幸福的真諦。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