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結果出爐,工黨如同外界預期贏得壓倒性勝利,拿下至少410席。
工黨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也成為倫敦唐寧街10號的新主人。
時間往回推到今年5月22日,保守黨黨魁、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在官邸前宣布提前舉行國會大選,當時正下著滂沱大雨,他全身濕答答模樣狼狽,猶如預告這場政治豪賭的最終結局。
蘇納克最後雖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議員席位,倖免淪為第一位輸掉自己選區的英國首相,但包括保守黨黨鞭、財政大臣、司法大臣與國防大臣等多位重要閣員皆落選,保守黨執政14年後以慘敗落幕。
內政千瘡百孔 保守黨輸到脫褲
在保守黨長期執政後民眾渴望改變,通膨帶來生活痛苦指數大增,NHS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崩壞,外來移民人數又未隨著脫歐而減少,國會改選前的整體大環境對保守黨政府在在不利。
英國智庫統計,自從有紀錄1955年以來,調整通膨指數後的英國家庭平均收入,破天荒頭一遭在本屆國會任期後變得更窮。
仰賴食物銀行濟貧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光是特魯塞爾信託基金會(Trussell Trust)就發送出300萬份緊急食品援助,其中包括超過30萬名首度使用食物銀行的人。
醫療量能嚴重不足更成為保守黨政府催命符。新冠肺炎後醫療人力流失嚴重,脫歐則讓問題雪上加霜。
根據統計,英國急診室等候時間超過4小時人數,從2012年72.5萬一路暴漲至現在712萬,其中約50萬名病患等待時間長達65週以上。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最新調查顯示,52%準備投票給工黨選民表示,就是相信工黨可以在醫療健保上做得更好。
各項數據都顯示,英國經濟情況前景黯淡,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統計,儘管英國經濟逐漸成長中,但是成長速度是G7七大工業國集團中最緩慢的, 預測2025年成長率僅有區區1%。
對保守黨投下反對票,不代表對工黨贊成票
施凱爾從社會主義者改走中間主義路線
即使蘇納克最後打出工黨加稅恐嚇牌,但是保守黨大勢已去,連英國兩大老牌財經媒體《金融時報》與《經濟學人》都出面為工黨背書。
觀察家普遍認為,此次大選是對保守黨蘇納克政府投下反對票,而不是對工黨黨魁施凱爾的贊成票。英國線上民調輿觀YouGov調查,高達72%英國選民不喜歡蘇納克,但施凱爾不受歡迎程度也高達51%,新首相不是一位討人喜歡的魅力型領導人。
2016年10月蔡英文新政府甫上台,施凱爾以工黨議員身份來台初次訪問,呼籲台灣邁向廢除死刑國家,由當時身兼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召集人的副總統陳建仁接見。
2018年10月再度訪台,一樣是找陳建仁討論廢死議題。為了人權議題千里迢迢專程訪台,凸顯施凱爾熱血律師性格。
就讀牛津大學時,施凱爾曾經是馬克思主義校刊編輯成員,因為擔任英格蘭和威爾斯首席檢察官而步入政壇。2020年從前任強硬左派黨魁手中接管工黨後,施凱爾開始清除黨內激進分子,優先聚焦經濟成長和政府效能等議題,往中間路線靠攏,接受保守黨政府提出的預算削減案,更絕口不提增加新的重大稅收。
這幾個星期以來,施凱爾走遍全英各地大打「安定牌」,向選民許下「停止混亂」承諾。
電視辯論中,他從右翼角度強力攻擊保守黨政府移民政策,指責蘇納克是英國有史以來在移民問題上最自由的首相,至於工黨自己未來移民政策主張,則是盡可能模糊以對,避免意識形態上鮮明前衛主張而嚇跑選民。
工黨執政迎來經濟蜜月期 持續親美遠中路線
2016年脫歐公投後,英國經濟一直籠罩在陰影中,工黨大獲全勝後,有助掃除英國政治暨經濟不確定性。
有別於歐陸國家極右派勢力高漲,倫敦金融投資圈預期,如同1997年工黨布萊爾首相崛起一般,立場更加溫和並國際化的工黨新政府,有利於吸引外資湧入,英國經濟與金融市場將迎來一段蜜月期。只是施凱爾明顯欠缺布萊爾的領袖魅力或溝通能力,能不能走出「新工黨2.0」自己的路,有待時間考驗。
對外關係上,施凱爾排除英國重返歐盟關稅領域或人員自由流動的可能性,但將尋求與歐盟重新談判改寫脫歐協議,工黨也承諾繼續奉行一貫親美外交,像是支持烏克蘭與以色列等,視中國為安全風險的遠中立場也不會動搖。
除了施凱爾對台灣並不陌生外,英國工黨影子商業與貿易副大臣梁辛尼勛爵(Lord Leong)甫於今年4月率團訪台,由前總統蔡英文親自接見;他生出於馬來西亞、擁有華人血統,去年3月登高一呼成立「工黨台灣之友會」並擔任共同主席,促進工黨同僚對台灣的認識與支持。
英國政府去年3月公布《2023年外交國防安全政策綜合檢討報告》,首次提到台灣,強調台海情勢穩定重要性,而工黨向來堅持民主人權價值,在理念相近前提下,工黨新政府與台灣互動關係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
英國新任首相施凱爾關注人權和司法改革,曾兩度訪台行程滿滿,竟是個親民工作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