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接連撞擊全球經貿、大國權利更迭,持續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不僅如此,美國降息、日本終結負利率、資金環境驟變,隨之改變經濟與金融格局。
其次,AI算力、應用領域日進千里,技術革命加速,台灣強化其科技關鍵角色;尤其碳費上路、碳定價時代來臨,永續浪潮升級,產業如何適應、被淘汰?
為掌握未來科技與大趨勢,《今周刊》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緊扣時下最夯趨勢及主題「AI永續 世界新賽局」。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副署長李冠志,以「全球市場新機遇與挑戰:MIT的國際化戰略」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並分為「台灣經貿穩健」、「分散市場布局全球」、「全球經貿挑戰與機會」、「MIT(Made In Taiwan)國際化策略」四大主軸論述。
經歷全球疫情、地緣政治等衝擊 台灣經濟表現仍優於全球
在台灣經貿穩健部分,李冠志提到,在經歷全球疫情洗禮、地緣政治、供應鏈改變等新趨勢、方向下,台灣經濟表現仍看見新成長契機。最新公布經濟數據顯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計可達3.9%、出口成長率可達10.1%,高於全球平均的2.7%及4%。
談到分散市場布局全球,李冠志表示,回顧過往疫情的三年期間,雖然受到斷鏈、全球封城等疫情影響,台灣出口仍不斷創造新高,這三年每年都有逾4000億美元的成長;不僅如此,台灣也與美國、歐洲、日本及新興市場等主要國家,布局經貿連結與分散市場,並達到新的貿易里程碑。
李冠志強調,以上成果在在說明不應依賴單一市場,要從風險分散、多元布局角度規劃,也要關注疫情後帶來新的貿易內容、主題,來繼續推升經濟成長,這也是為何全球各國面臨疫情、供應鏈斷鏈等衝擊下,台灣仍能有更好經濟表現的關鍵。
相關文章:
台灣大未來》獲利和永續可以同時達成?連兩年受邀聯合國氣候峰會周邊會議演說 玉山不藏私分享,如何客戶永續又高效益
全球經貿迎來挑戰也是機會:供應鏈安全、數位轉型、節能減碳
談及全球經貿挑戰與機會,首先是「供應鏈安全」。
李冠志表示,全球疫情和地緣政治動盪,特別是美中貿易和科技競爭,暴露依賴單一供應鏈的脆弱性,因此台灣應進一步發揮提升品質和中小企業靈活性,成為更可信賴的貿易夥伴,以應對全球供應鏈風險變化,確保供應鏈安全,並鞏固在國際市場中的信任。
第二,數位轉型。李冠志表示,台灣在資通訊和半導體產業強大基礎上,應推動數位轉型和AI應用,且台灣先進製造、精密機械、機能性紡織品和石化等產業,也可透過技術人才培育和智財保護,進一步數位化、導入AI,提升競爭力與發展。
第三,節能減碳。他表示,氣候變遷是大家共同課題,所幸今年梅雨季雨水充足,但台灣無論是農業或工業都需要大量、高品質水資源,因此從企業經營、發展理念,企業應掌握節能減碳趨勢、以身體力行,將此觀念反映在企業管理中。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副署長李冠志,論述透過多項策略更加擦亮MIT產品招牌。
運用數位科技、產業永續力 有效強化MIT產品競爭力
對於強化MIT產品競爭力,李冠志提及「運用數位科技加強競爭力」、「提高產業永續力接軌國際」兩大途徑。
首先,他提及經濟部建構專屬於台灣的生成式AI,並累積更多內容,讓製造、服務等各行各業運用,也吸引更多國際企業、人才來台。
其次,李冠志表示不管是公營企業或民間企業,都可以發揮「以大帶小」策略來推動淨零轉型,並朝低碳、循環模式發展。他舉例,過去許多產業使用很佔空間的塑膠發泡材料包裝,因此經濟部推廣利用紙類等回收材料的包裝,不但能更減碳,外觀也更美觀、新穎。
攜手理念相近夥伴、打開外銷新市場 把MIT產品賣到全世界
至於如何推動MIT產品行銷全球,李冠志首先談到能與理念相近夥伴攜手共進。
他表示,台灣要持續加強與歐周、美國與日本及各亞太國家等主要貿易夥伴的合作,包含歐洲、美國、日本、亞太國家,也藉由舉辦台灣形象展,讓台灣走出去、把世界帶進來。
接著,是打開外銷新市場。李冠志說,經濟部長郭智輝上任後推動「境外關內」、「境內關外」這兩個觀念,一方面讓外國的投資能用於國內,也帶動更多成熟技術,同時進行分散市場、推廣MIT產品到全世界。
政府攜手企業朝三方邁進 將MIT招牌擦得更亮
最後,李冠志表示,經濟部將持續朝以下三方向邁進,首先是與各國強化合作,創造強韌且互惠共榮的夥伴關係;第二,協助台灣產業朝低碳化、智慧化轉型,持續協助業者提升競爭力;第三,打造更具韌性經貿與產業,維繋台灣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
李冠志相信,透過以上的努力,能讓世界各國更了解台灣在全世界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只要大家能了解到台灣本身價值,也知道如何與各國合作,更展現台灣自身特殊地位,想必能將「MIT」招牌擦得更亮、把「MIT」名聲打得更響。
相關文章:
台灣大未來》賴清德:政府將抓準AI革命契機、全力推動AI產業創新 打造台灣為人工智慧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