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不能全歸咎於「政府幫你買」的補貼政策,不過,保守黨政府這個看似全民討喜的政策,最終結果卻是中產家庭的房屋夢碎。英國的悲劇,足以作為台灣政策制定者的殷鑑。
英國將在七月四日舉行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選舉,全面改選六五○席國會議員,並且選出新任首相。今年是英國自二○二○年六月底脫歐之後的首度國會全面改選,也是多年來首次由內政議題主導的全國大選。
已經執政十四年的保守黨,在所有對外公布的民意調查中,支持度都不斷下滑,縱使民調與投票結果經常出現差距,但是保守黨民調落後在野的工黨幅度高達二○%,且工黨民調支持度持續高於保守黨,時間也已經長達兩年半,幾乎所有英國本地與國際媒體,都預告了英國「政黨輪替」的結局:現任首相、保守黨黨魁蘇納克(Rishi Sunak)將下台,而工黨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可望拿到出任首相的門票。
英國是最老牌的民主國家,政權更迭不足為奇,影響選舉的變數極多,外人很難用簡單的幾個議題來解釋選舉結果,例如今年六五○席議員的選區進行大調整,對候選人與政黨領袖都帶來衝擊,又例如英國雖然已經舉行了幾百年的選舉,今年卻是第一次要求所有選民都必須出具身分證明才能進場投票等。
不過,值得台灣讀者特別關注的,是保守黨以「協助人民購房」為目標的購房補貼政策,這個稱為「政府幫你買」(Help-to Buy)的房屋政策從一三年開始施行,類似台灣的「新青安房貸」,有優惠利率、多年免繳本金,政府還慷慨提供房價二○%的購房貸款。
英國「政府幫你買」購房補貼政策施行十年之後,效果適得其反,不只讓英國中產階級的購房夢想越來越遙遠,更讓英國淪為全球先進國家當中「無家可歸族」比例最高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