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台灣大未來》疫情前低利率時代回不去了?馬丁沃夫:脫鉤正在發生「貿易戰恐越演越烈」

台灣大未來》疫情前低利率時代回不去了?馬丁沃夫:脫鉤正在發生「貿易戰恐越演越烈」
馬丁沃夫於《今周刊》2024 第七屆「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發表專講,解析當前通膨走勢及利率環境,並預言一場貿易戰在所難免。

李季洋

國際總經

2024-06-26 09:45

全球經濟正在復甦,不當利率政策、地緣政治、貿易戰等風險因子卻潛伏不散,前景難測。《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於《今周刊》2024 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發表專講,針對通膨與利率政策、國際貿易兩大主題進行重點分析,直言世界或將迎接新常態。

 

當疫情緩解、經濟復甦,通膨也逐漸受到控制,全球引頸企盼軟著陸、甚至是「不著陸」。然而等在前方的,卻是科技、經濟、地緣政治等各種面向的未爆彈,隨時可能重新攪亂國際秩序:烏俄戰爭、以巴衝突仍未告終;美中貿易戰又持續升溫──若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情勢將愈演愈烈。而全球供應鏈移轉、人口結構改變,以及AI的崛起,更讓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今周刊》2024 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於6月26、27日登場。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作為首位登場的國際講師,以「全球經濟新秩序」為題發表演說。他認為當前全球正經歷「政治和經濟的動亂」,但回歸基本經濟數據,仍能在一片市場雜音中,爬梳出全球經濟發展至今日的遠因和近況,以及未來可能走向。

 

(攝影:蕭芃凱)

 

利率政策緩步正常化 但疫情前的低利率時代回不去了?

 

馬丁.沃夫指出,疫情期間,世界各國多數勞工居家辦公,尤其高所得國家,使得全球經濟產出大幅減少。政府端出強力的貨幣及財政支持,讓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需求出乎意料地大幅增長,推動經濟強勁復甦。然而,這也導致通膨高漲,而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俄烏戰爭使能源價格飆升9倍等供給面的衝擊,更進一步助長了通膨。

 

值得注意的是,馬丁.沃夫補充,剔除了食品及能源等價格波動大的產品的核心通膨,雖然不如總體通膨那麼劇烈,但仍然上升得很快。「這顯示了商品價格普遍上漲,以及薪資上漲。」他說明,消費市場需求強勁、失業率快速降低,使各國央行開始擔心通膨失控──尤其美國,於是紛紛祭出緊縮貨幣政策,將利率調升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的水準。

 

經過兩年多,通膨率已經從高點逐漸回落控制範圍。「雖然還沒完全結束,但已經相當程度證明通膨是危機後的暫時現象。」馬丁‧沃夫說。

 

馬丁.沃夫認為,各國央行不想讓政策反反覆覆,未來將非常謹慎、緩慢地降息,「他們認為一旦出手改變利率走勢,就會創造不確定性,而這萬萬不可。」換言之,一定要等到情勢明朗,降息之路非常明確時,央行才會決定降息。「他們可能因此等待太久,導致經濟放緩。」

 

馬丁.沃夫分享,從克里夫蘭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leveland)公布的「十年通膨預期」來看,其實長期通膨預期是從1982年的6%一路滑落,到今年6月為2.4%。即便近兩三年通膨率遠高於這個水準,物價在美國上漲了20%、相當於一般而言9年的漲幅,長期通膨預期始終維持穩定。

 

他解釋,「這顯示各國央行制定的彈性通膨目標化架構(flexible inflation targeting framework)已經奏效,而各界持續預期通膨回落至2%。」

 

再看到債券市場,「持續多年的超低債券殖利率,就目前看起來已經結束。」馬丁.沃夫說:「目前美國10年期通貨膨脹率連結債券(index-linked bonds)實質利率落在大約2%,英國稍低。」

 

他估計,隨著貨幣政策由過去的寬鬆轉為緊縮,通膨率回到2%,實質利率約2%,加上通膨風險溢籌略為上升,10年期美元債券的殖利率會落在4至5%左右。也就是說,目前的利率水準看起來可以持續下去,「當然若有新的需求衝擊,實質利率可能又會由正翻負。」

 

馬丁.沃夫總結,在新冠疫情、疫後供需衝擊和通膨危機過後,利率環境將逐漸正常化。至於新的常態會持續下去嗎?「有可能,但我們遠遠無法肯定。」

 

(攝影:蕭芃凱)

 

全球貿易仍持續 但兩大陣營對立態勢明確

 

馬丁.沃夫緊接著談到貿易,首先回溯經濟轉變的歷程,19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全球經濟快速自由化,供應鏈得以拆解、分散至世界各地,並在2008金融危機之前達到全球生產力整合的巔峰,稱為「超全球化(hyperglobalization)」。金融危機後,全球化的趨勢並未停止,貿易和經濟產出仍在成長,有人稱此時期為「緩步全球化(slowbalization)」。

 

馬丁.沃夫表示,綜觀歷史,現今全球商品生產跨國界整合的程度仍處於相對高點:在全球金融危機後,貿易並沒有顯著地下滑。「我們看到的現象是回穩,而不是貿易崩跌。」而更值得慶幸的是,新冠疫情過後的貿易復甦非常強勁。「這告訴我們世界貿易整合趨勢還在持續,並未倒下。」

 

「不過有一點很重要。」馬丁.沃夫話鋒一轉:「我們觀察到明顯的『去風險化(de-risking)』跡象──這是(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愛用的詞──而這樣的貿易政策已經真正開始造成貿易脫鉤。」

 

馬丁.沃夫分享,位於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WHO)假設兩個「貿易集團」,並進行分析,其中一方是與中、俄較為親近的陣營,另一方則是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盟友,希望藉此了解集團內部及集團之間的貿易趨勢。而結果顯示,兩大集團之間的貿易在過去兩年大幅減少10%,在集團內部則不然。

 

「我想這是很明確的指標,顯示脫鉤正在發生。」馬丁.沃夫認為,美國對國際貿易的疑慮,源自於大國角力、對自由市場失去信心,以及對去工業化(Deindustrialization)的擔憂。

 

「由近期電動車關稅政策就能略知一二。」馬丁.沃夫分析,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產業課徵超高關稅,是為了打造強大的美國電動車產業,但是美國國內的汽車市場太小,而電動車佔汽車總銷量約只有10%,不及中國的40%,美國要自己培植有競爭力的產業與中國抗衡相當困難。

 

總結世界貿易趨勢,馬丁.沃夫認為貿易仍在持續,但受到「去風險化」政策的威脅。此外,就總體而言,關稅是不好的政策,雖然可以鼓勵國人愛用國貨,但在不夠大的市場中將成效不彰。

 

不過馬丁‧沃夫認為,關稅政策對政府仍然有強大的吸引力,可以將焦點轉向政治上敵對的國家,而讓國內政治、經濟問題的源頭暫時被忽略,「我們躲不掉一場貿易戰,而且它有可能越演越烈。」

 

延伸閱讀

台灣大未來》賴清德:政府將抓準AI革命契機、全力推動AI產業創新 打造台灣為人工智慧之島

2024-06-26

台灣大未來》獲利和永續能同時達成?連兩年受邀聯合國氣候峰會周邊會議演說 玉山不藏私分享

2024-06-26

台灣大未來》2050年淨零碳排,氫能成轉型要角 … 群翌能源總座:靠單一公司不易成事,需跨產業合作、找出最佳商業模式

2024-06-26

聯準會何時降息?市場最新預估曝光…降息次數降至2次,9月是最可行啟動時點

2024-06-10

00939破發,00941不配息卻飆17.X元!想賺價差「成分股一次看」…他解析為何安心買下去

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