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G7的GDP有43兆美元、中俄才24兆美元…學者拿數字給參考:台商要把自己鎖在封閉市場?

G7的GDP有43兆美元、中俄才24兆美元…學者拿數字給參考:台商要把自己鎖在封閉市場?
▲國策研究院邀請專家學者分析G7後台海情勢,以及普丁訪問北韓、歐洲議會改選。圖/蘇芳禾

蘇芳禾

國際總經

蘇芳禾

2024-06-20 19:33

國策研究院週四舉辦「G7峰會、歐洲情勢與中俄朝軸心」座談會,與會學者郭育仁認為,這次「朝俄峰會」後,東北亞情勢進一步緊繃,預估北韓將會有新一輪短、長程彈道飛彈試射,也意外將北約、美日韓及台灣連結在一起。

而G7(七國集團峰會)剛落幕,公報對中國的非市場政策與做法表示強烈關切,並對中共援助俄羅斯進行了嚴厲批評。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則表示,G7等民主國家的GDP(國內生產毛額)達43兆美元,中國和他的好朋友俄國加總僅24兆美元,這數字可以給台灣的企業好朋友參考,真的要把自己鎖在封閉的市場嗎?公司經營不要只看短期利益。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表示,這次G7動用2002年俄軍入侵烏克蘭後,被凍結的俄羅斯主權資產,為烏克蘭提供500億美元貸款,不僅是在提醒川普不要走回孤立主義,也在提醒中國,日後若入侵台灣,現在已有前例(俄羅斯)可以凍結其海外資產,美國也可能跟台灣簽署新協議。

七大工業國組織(Group of Seven,簡稱G7)是一個由世界七大已開發國家經濟體組成的政府間政治論壇,正式成員國為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而本次峰會在義大利舉行,14日發表聯合公報,提及中國達28次,次數是史上最多,大多數措辭強烈。

《紐約時報》的評論也認為,公報幾乎每個地方都把北京描述為一股邪惡的力量,這與幾年前對中國的刻畫形成了鮮明對比。在以往的峰會上,西方最大的幾個經濟體在談到北京時,往往是雙方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反恐和核擴散。

 

國策研究院的座談除了討論G7對國際和台海的影響,也針對近期國際另外兩個重大事件,歐洲議會舉行改選,右派和極右派席次增加,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丁訪問北韓,邀請專家學者和立委進行分析。

 

外交部次長田中光致詞時表示,面對這麼複雜的國際情勢,過去八年踏實外交打架很好的基礎,新的政府上來後,可以用「DPP」來形容新的外交政策。D是「Democracy」,民主;

 

P是「Peace」和平,例如G7已經連續四年提到台海穩定的重要性,這次更是首次提到,支持台灣有意義加入國際組織;第二個P則是「prosperity」繁榮,這與半導體產業有關。外交部也要發展半導體人才培訓計畫,強化我國與東南亞各國的緊密連結。

 

相關報導:

中國快艇闖淡水河非意外,灰色軍事騷擾為試探台灣底線!軍事專家:一提「這件事」中共就會動手

 

普丁會金正恩 意外連結北約、美日韓與台灣?

 

俄羅斯總統普丁時隔24年訪問平壤,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雙方簽署《全面戰略夥伴條約》,顯示兩國恢復時隔28年的同盟關係,該條約中包含兩國在遭受侵略時將相互援助。儘管兩國都受到國際制裁,朝鮮仍被認為向俄羅斯提供了用於戰爭的火炮、火箭和彈道導彈。

 

國策研究院副院長、中山大學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郭育仁分析,其中的成果為雙方簽署了新「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協議」,包含貿易和軍事合作,軍事合作部分,其中強調要建立戰略協助,加強兩國的連結,這是在蘇聯解體後極為罕見的寫法。

 

此外,在貿易的部分,普丁還要跟北韓建立一個免於西方國家制裁的貿易體制,這跟北韓能源短缺,俄羅斯無法如期供給、交貨有關,北韓要走私能源有關。郭育仁也提醒,台灣要非常注意,不能成為幫兇。

 

除了能源和軍事合作外,郭育仁說,這次朝俄峰會後,東北亞情勢進一步緊繃,預估北韓將會有新一輪的短、長程彈道飛彈試射;東海、台海、南海的能源和油品走私會更嚴重;在北約75周年峰會期間,美日韓可望在華府進行第二輪三邊峰會,以因應東北亞相關局勢,「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協議」意外把北約、美日韓及台灣連結在一起。

 

學者:中國若入侵台灣,國際已有前例可凍結海外資產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指出,這次G7峰會有幾個重點,美國總統拜登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七國峰會期間簽署美烏安全協議,是美國首次與戰爭中國家簽署協議,代表美國對烏克蘭的安全承諾。

 

此外,G7動用2002年俄軍入侵烏克蘭後,被凍結的俄羅斯主權資產,為烏克蘭提供500億美元貸款。董立文說,這是在於提醒普丁,西方盟國沒有退縮,各國團結對抗俄國,且要俄國負起賠償責任;反駁所謂西方的「烏克蘭疲勞症」等失敗主義。

 

同時提醒(可能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不要走回孤立主義,別想跟普丁和談;最後也在提醒中國,日後若入侵台灣,現在已有前例(俄羅斯)可以凍結其海外資產,美國也可能跟台灣簽署新協議。

 

▲ 左起國策研究院副院長、中山大學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郭育仁;前外交部長、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圖/蘇芳禾攝

 

民主可以當飯吃?民主國家GDP達43兆美元、中俄24兆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分析,這次G7的意涵是,美中不同調已經擴大到G7層級,歐盟開始也跟進。G7峰會強調全球經濟安全,台灣應把握這次機遇,「這絕對不是文青式的呼籲,而是民主真的可以當麵包吃!」

 

他指出,G7、歐盟等民主國家的GDP達到43兆美元,中國和他的好朋友俄國加總僅24兆美元,可以給企業好朋友參考,真的要把自己鎖在封閉的市場嗎?公司經營不要只看短期利益。

 

另外,蘇紫雲認為,台灣也應首重增加軍事防衛能力,有足夠的能力可以降低侵略者意圖,也能增加潛在盟邦對台灣的信任,「就像去銀行借錢也要有好的擔保品」,且有足夠國防能力,在外交上也會有更多話語權。

 

蘇紫雲呼籲,新經濟核心在於科技安全,應加速修訂延宕多年的「敏感科技保護法」,台灣享有國際信任,更該與國際接軌,保護數位經濟核心。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指出,過去G7很少提中國,今年則是達28次,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可見其關注中共的重要性,除了談到經濟穩定、衛生安全之外,也提到中共應遵守國際規則與規範符合全球利益。

 

歐洲議會改選 右傾下可能對中更強硬

 

在歐洲議會改選部分,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表示,這次選舉很多人解讀是民粹化、歐洲往右傾斜,他則認為,民粹、保守政黨確實在選票上有一些斬獲,但是要用極右派掌握,有點言過其實,比較是因為歐洲百姓對於執政黨的不滿,沒有能力解決通膨、提振經濟,因此反應在選票上。

 

他也認為,包含法國及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面臨右翼勢力抬頭,對團結的歐洲與民主陣營來說,將會有更多不確定性與難度。

 

國策院執行長王宏仁的研究指出,儘管極右勢力在選舉中增長,歐盟對中國的政策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轉變。

 

歐洲人民黨(EPP)仍然擁有最多席位,而預計將繼續連任的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一直主張在與中國的合作和競爭中保持平衡。極右勢力的壓力反而可能會推動歐盟在一些問題上,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如人權和貿易關稅。

 

至於選舉結果是否影響歐盟對台政策,王宏仁表示,由於台灣的戰略重要性,特別是在科技和區域安全方面,可能會在極右勢力的影響下得到更多關注。

 

這些政黨通常對專制政權持強硬反對立場(有些東歐國家例外),然而,具體政策變化將取決於議會內部的廣泛共識。歐盟對台灣的官方立場一直是支持台灣的民主治理,預計將保持穩定,甚至增加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支持力度。

 

相關報導:

 

中國11項國安新規7/1上路,可查隨身物品、翻手機紀錄…經濟內捲化讓習近平「不安全感更上升」

 

延伸閱讀

「美國想誘騙中國攻台」習近平:但我不會上當…《金融時報》:美提供台灣武器試圖激怒北京

2024-06-17

中國快艇闖淡水河非意外,灰色軍事騷擾為試探台灣底線!軍事專家:一提「這件事」中共就會動手

2024-06-14

抖音洗腦、旅遊招待、宮廟交流…中國滲透無聲無息 專家:5步驟抵禦政治作戰常見手法

2024-06-14

中國11項國安新規7/1上路,可查隨身物品、翻手機紀錄…經濟內捲化讓習近平「不安全感更上升」

2024-06-12

22家卡友看這邊!信用卡被盜刷怎辦?銀行出招「4大通知機制」:卡一刷就跳訊息,消費簡訊別刪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