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後疫情時代下的醫材經濟 ——兼論聯合骨科、愛派司2家公司

後疫情時代下的醫材經濟 ——兼論聯合骨科、愛派司2家公司

2024-06-19 14:01

隨高齡化、肥胖、糖尿病、關節炎等文明社會疾病漸受關注,帶動整體骨科醫材向上成長同時,相關產業鏈將明顯受惠。

新冠疫情期間,醫院執行限制措施,降低民眾進行非必要手術的意願。這種情形從去年起逐步改善,二○二三年美國醫療器械製造商兩大龍頭Stryker(市值一三一九億美元)、Boston Scientific(市值一一三四億美元)的營收、股價皆創下歷史新高,分別上漲二二%、二五%,醫材商轉迎興旺端,呼應民眾醫療行為回歸常態。今年五月,Stryker再上調二四年獲利預估,延續去年強勢的業績表現,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的向陽面,擘畫出投資契機。

 

全球醫療器材市場呈穩定成長態勢,據統計,二四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達為六三六○億美元, 三○年可達八五○○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四.九%,其中美國占比四六%,是最大單一市場。

 

隨人口老化,運動傷害、事故機率提升,加上肥胖、糖尿病等,導致骨科手術需求增加,使用到的骨科醫材(規模排名第四,僅次於體外診斷醫材、新血管醫材和眼科醫材)數量穩定成長,預估三○年市場規模可達五三八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六.五%,高於總體醫材平均,是高齡化與文明社會值得關注的領域。

 

再從區域別看,美國與亞洲是兩個重要的市場。美國擁全球最大的骨科醫材市場,占比超過六○%,其中超過一半的需求來自人工關節,規模預估從二三年的六十三億美元,成長到二九年八十六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五.三%;對比亞洲,二三年人工關節市場規模僅四十五億美元,但到二九年將擁有與美國約當的規模,年複合成長率達十一.一%,是成長最快速的區域。聚焦在這兩個區域經營的骨科醫療器材供應商,站在趨勢的浪頭,順風揚帆。

 

人工膝關節手術目前技術以金屬和多分子聚合塑膠來替代已完全磨損的關節軟骨為主,術後保持一年至少回診一次,觀察人工關節是否鬆脫或墊片異常磨損狀況,即可維持正常水平。目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成功率高達九九%以上,平均約可使用十至十五年,全球老齡化日益漸增下,人工關節的使用其實比我們想的都還隨處可見。

延伸閱讀

顏值經濟:消費者質變與廠商重塑 ——兼論醫美線材公司:晶鑽生醫

2024-06-12

製造業回溫催化銅價上漲 ——兼論線材廠萬泰科

2024-06-05

從保時捷看經濟起落 ——兼論專業化工廠鼎基

2024-05-29

桌球一哥林昀儒「不斷奔跑」典範 ——兼論半導體設備零組件廠翔名

2024-05-22

生技業復甦:新一輪週期蟄伏待發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