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35)
南向國家是眾人口中的下一個世界工廠,但隨著製造業帶動經濟成長,這個市場正在展現新樣貌,不只是世界工廠,更是下一個內需藍海。
《今周刊》團隊走進印度、越南現場,從熱鬧的消費場景、力拚在地化的台商布局,見證不一樣的新南向。
店面位於商場大樓二樓,原木色調的設計、約達3百坪的寬廣空間,都符合蘋果電腦直營店的基本元素。地點是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時間,是5月某個周三的下午。
雖然門市占地不小,但一眼望去,店內仍然略顯擁擠。除了陳列的各種蘋果商品占據了某些空間,在這個尋常上班日午後的此刻,概略算來,竟仍吸引了超過50位消費者同時入店,他們大約分成10組,興致勃勃地,錯落在門市各處。
這裡是蘋果在印度設立的第二家直營店,第一家則是位於印度商業重鎮孟買,兩店皆在去年4月開幕,彼此開張的時間相隔不到三天。回頭來看,蘋果在印度加速擴張的時間點掐得巧妙,2023年,iPhone全球總銷量不增反跌,在北美、歐洲、中國、日本等主要市場均呈停滯或衰退,唯有印度逆勢成長38.6%,一躍成為iPhone的第五大市場。
「印度,是個令人興奮且難以置信的市場!」今年5月,蘋果執行長庫克如此公開力讚。
蘋果直營店的熱鬧場景,iPhone手機的漂亮銷售表現,庫克的高調肯定,正對所謂「新南向國家」描繪出一個全新定位。
自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印度與東協諸國成為「供應鏈去中國化」的主要受惠者,是製造業者積極進軍、亟欲打造的下一個「世界工廠」;而隨著全球資金、製造業蜂擁搶進,6年後,關於南向國度風風火火的投資機會,也正在譜寫「供應鏈」以外的另一套全新故事。
「東協消費力成長性比GDP更高……;內需,已成為刺激經濟成長的支柱之一。」工研院東南亞辦公室主任馬利艷篤定地說。而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則是更細緻地解釋了「新故事」的過程與底蘊:「製造業帶來的成長,會刺激民眾的薪資成長,最終,薪資成長則會回歸到消費市場。」
其實,就算只是從人均GDP的角度分析,也能體會中美貿易戰後,南向國家消費力的崛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包括印度以及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在貿易戰開打前,也就是一三到一八年,人均GDP成長率的均值約為十九%,而在一八到二四年間,這個數字則攀高到二八%,雖然後者多一個年度,但別忘了,在疫情爆發的二○年,除了越南之外,上述國家悉數都是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