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科技美元」取代「石油美元」,美中博弈正從軍備、能源打到科技,「不計成本」成為中國加速追趕的底氣

「科技美元」取代「石油美元」,美中博弈正從軍備、能源打到科技,「不計成本」成為中國加速追趕的底氣

黑傑克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2024-06-19 09:19

「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之間石油美元協議終止」,這則新聞出來之後引起很大議論,也有一說是,沙國沒有證實,所以是偽新聞。

不論真偽,這其實是一則舊聞而不是新聞,正確的命題應該是「全球去美元化,行嗎?」

 

從70年代開始廢除金本位制,美元就企圖承擔起全球超級貨幣的角色,在中東石油危機之際,與沙國達成石油美元協議,為美元資產築成了超級護城河,全球金融秩序乃至貿易、軍事、政治秩序由美國說了算。

 

過去半世紀一直有挑戰者,但是實力皆不夠強大、持久,而現在與美國隔著大洋的東方國家,中俄聯盟之勢漸漸清晰。

 

俄烏戰爭成為人民幣的發展契機

 

中國針對人民幣國際化路徑爭論許久,現在的路線很清晰了,貨幣國際化要為政治服務,金融市場國際化只是次要目標,與美國爭世界霸權,是中國政府顯而外的目標,金融、經濟地位話語權都是要為政治目的服務。

 

這一路徑對於老百姓利益損害多大?北京會列入評估,但不是優先題目,只要不危害到政權就可以。

 

中國努力要在商品市場突破,爭取以人民幣結算,幾年前開始有突破,但是外國政府、投資者拿到人民幣後沒有地方放,太難用了,所以推動困難。

 

俄烏戰爭開啟之後,給予了更大契機,受到制裁的俄羅斯賣能源不得不接受以人民幣,但是拿到人民幣之後還是回到國際市場換美元才能夠購買其他物資,這也是近兩年人民幣貶勢止不住的主因之一,終究,要爭取話語權就要付出代價,中國自己要承受這一波的壓力測試。

 

「石油美元」對美國影響已經降低

 

隨著供應鏈重構,中俄聯盟企圖「去美元化」的討論就不掩飾了,所以說,我認為石油美元這一議題應該是「去美元化」的研究。

 

沙烏地阿拉伯是否維持著美元為石油唯一交易?對美國而言這一重要性比50年前低,原因是,石油不再是能源的唯一聖杯了!

 

這半個世紀發展出許多替代能源,美國自己開發出頁岩油,因此美國對於中東原油的依賴度大幅下降。

 

另外,核能發電效率不斷進步,歐盟也已經將核能列為乾淨能源,發電成本也很低,替代原油發電成本低。

 

在2023年,非美元交易原油已經達到近兩成,今年預估還要提高。所以說,單就這一則新聞來評判美元要崩、金融秩序要垮,並不正確。

 

中國股市未形成「極度峰值」現象

 

在中國追趕、挑戰之際,美國已經開闢新戰場,通過「晶片四方聯盟」、「瓦森納協定」等建立「科技美元」體系,以維護美元的全球主貨幣地位。

 

長期來看,美元指數與歐美科技實力指標有高度正相關性,實際上,也因此形成了科技美元全球資金鏈,S&P 500指數中 Magnificent 7巨頭公司股價在過去兩年就是超級吸鈔機,過去一年上漲超過6成,目前7家公司總市值已經超過15兆美元,約當美國一半的GDP。

 

台灣的台積電也是吸盡資源絕對壟斷地位,但繼續下去並不是好事,因為其他產業的發展資源都被嚴重擠壓了。

 

另一頭,中國股市中並未形成美股這樣極度峰值現象,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個好機會。

 

中國不計成本賠錢養出比亞迪

 

中美的競爭從軍備、能源,已經來到科技實力角力時代,中國在科研方面的投入目前來說落後美國一大截,但是就增速以及佔比值看,在加速追趕。

 

根據OECD對47個經濟體的研發投入統計,近10年累計研發投入最大的經濟體為美國,緊隨其後的是中國、歐盟,分別達到了美國研發投入的73%、65%。

 

中國要挑戰科技大國位置,近10年研發投入增速也顯著高於其他經濟體,研發支出在GDP中佔比仍有較大上升空間,中國科技業的發展路徑依舊是以國家扶植為主,效率會比較低。

 

不過,中國比較願意不計成本投入,賠掉很多錢養出一家比亞迪,就可以開心很久,老百姓也比較不在乎自己利益被錯置、犧牲了多少,這是中國與美國對抗的底氣之一,可以覺得很荒謬,但不能否認這一事實,這從covid 無情控制下民眾依舊高服從度,就已經做出鐵證檢驗。

 

對於A股,本專欄在年初開始調整看法,認為短期底部已成,有反彈機會,過去兩個月也確實出現反彈。

 

A股「價值低估」  智能製造值得留意

 

目前市場還是受到房地產疲軟、消費中緩慢拖累,房地產是積疾,需要長時間調節,我認為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重病沒死,這一因素的負面影響就弱化了。消費還沒完全回神,不過也沒有再多負面打擊了。

 

另一方面,民間企業、尤其是科技廠、消費行業為了因應經濟下滑,大幅裁員、裁撤據點、生產線,這些瘦身的效果,會在下半年之後的報表陸續顯現,所以現在可以好好挑標的。

 

接續前面討論中國面對科技挑戰,智能製造相關領域的股票,會是不錯的標地。

 

我不認為中國短期內會出現美國的7巨頭或者台灣的台積電這樣,少數股票吸盡市場資金的情況,畢竟監管環境不同。

 

但是目前中國A股相對低估的情況存在,因此,會建議回頭增加A股以及港股的持倉,關注智能製造、高端製造、消費板塊。中國市場近年也出現多樣化的ETF,買主題類指數是個省力的選擇。

延伸閱讀

蘇丹紅、紅麴到寶林中毒案…食安連環爆中央地方又吵誰負責?他點出:民眾關心的只有「這件事」

2024-03-29

台糖梅花肉片「瘦肉精複驗」45件樣品未檢出!到底禁藥何來 食安辦還原經過,王必勝點名中市府「奇怪作法」

2024-02-04

蘇丹紅食安危機燒不完!陳建仁指示3大作為防堵、成立「食安檢驗基金」,召開中央地方整合會議

2024-03-14

八方雲集也爆食安問題!北市這分店4人吃玉米湯+鍋貼「腹瀉狂吐」,稽查冷凍庫有這缺失…公司回應了

2024-04-09

第4波內閣成員曝光,衛福部再由醫師掌舵!卓榮泰:邱泰源與賴清德一樣背景,將為食安健康把關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