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勢如日中天的印度總理莫迪,意外喪失絕對執政的多數,被迫組成聯合政府,國際媒體聚焦人權議題,但是印度地方勢力崛起、內政的破口,才是莫迪第三任總理政權真正的挑戰。
印度大選結果出爐,跌破國際媒體與印度專家們的眼鏡,聲勢如日中天的印度總理莫迪固然仍能連任,但他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JP)卻堪稱慘敗,一口氣輸掉六十三席聯邦國會議員席次,在五四三席國會當中,只拿到二四○席。
而反對莫迪的「國大黨」(INC),則從原本五十二席,大增到九十九席,雖然國大黨的政治力量還是遠遠不如人民黨,但是印度人民用選票扎扎實實給了莫迪一記悶棍,反對他成為無法制衡的獨裁者。
過去十年、兩次聯邦國會選舉,莫迪的人民黨都取得絕對多數。這次莫迪喪失絕對執政權,得仰賴聯合競選組成鬆散的十五個政黨聯盟「國家民主聯盟」(NDA),共組聯合政府,多個與執政黨不同調的地方勢力,如今成為莫迪聯合政府的關鍵少數。
印度選舉結果揭曉後,所有人都在問:「莫迪做錯了什麼?」國際媒體大多聚焦莫迪對人權的打壓,不過,真正的答案,比你我想像都複雜得多。
印度教政權 被質疑侵害人權
莫迪領導的人民黨,是一個以印度教徒為主體的政黨,整個黨的領導核心幾乎是男性印度教徒。雖然印度有兩億穆斯林人口,作為全國最大政黨的人民黨,卻連一位穆斯林議員都沒有。無情鎮壓穆斯林的人權問題,成為國際媒體認定莫迪慘敗的重要因素。
國際媒體報導的焦點之一,是北方城市阿尤德亞(Ayodhya)一座高度爭議、正在興建的印度教寺廟,原址為穆斯林的清真寺。一九九二年清真寺被破壞,還引發血腥暴亂,有兩千人因此死亡,且亡者大多數是穆斯林。今年一月,莫迪為這座在清真寺原址建造的印度寺廟開光,被視為是他大力推行印度教優先、印度全面印度教化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