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任的歐洲議會選舉,今年無疑是衝突性最高的一次,勢必改變歐洲既有的政治路線,甚至可能重新定義「移民」、「綠色新政」等歐洲視為驕傲與進步的核心價值,歐洲正在巨變的轉折點上。
二○二四年全球有七十六國舉行選舉,投票選民數逾二十億人,引起世人關注的重大選舉,從元月的台灣、二月印尼、四月韓國、五月印度,如今來到六月六日至九日的歐洲議會全面改選,接著有英國在七月四日的國會與首相改選,最後的高潮是十一月五日的美國總統大選。
雖然各國選舉都面臨複雜的國內議題與國際地緣政治角力,黨派與階級之間的鬥爭極為劇烈,不過今年幾個主要的選舉結果,都展現民主制度深化的成果。
台灣的選民給了執政黨行政權,同時也讓在野黨在國會取得多數;韓國經濟陷入困境,總統尹錫悅的執政黨在國會選舉中慘敗;而經濟快速崛起的印尼與印度,現任的執政聯盟都取得壓倒性勝利。
投票率料創史上新高
民調預測右派席次大增
接下來就是選民人數高達三.七億人、橫跨二十七國的歐洲議會全面改選。
今年各大民調機構的選前預測同步指出,歐洲議會選舉將會「向右轉」,政治光譜右派的政黨聯盟,將議題聚焦在「限縮移民」與「反對歐洲綠色新政」,預計在歐洲議會的席次將會大增。
爭取連任歐盟執委會主席(歐盟最高行政主管)的馮德萊恩(Von der Leyen ),必須從溫和保守右派立場,向右爭取極端右派議員的支持,才能確保連任。
當然,歐洲政壇以不同政黨之間的合縱聯盟著稱,溫和右派的馮德萊恩所領導政黨EPP,也可能出奇招,與多年來互爭霸主的中間偏左政黨S&D結盟,藉以擺脫被極端右派政策綁架的風險。
總之,高舉「限縮移民」與「反對歐洲綠色新政」主張的極端右派,成為左右歐洲政壇未來的關鍵力量,也讓今年的歐洲議會選舉對立情緒升高,可能創下一九七九年至今,投票率最高的一次歐洲議會選舉。
歐洲的極右派政黨,以「反移民」為政治主軸聲勢不斷崛起,成立剛剛超過十年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今年選舉的民調支持一度高達二六%,超越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領導的執政聯盟(編按:AfD最近爆發連串醜聞,民調支持率大跌,稍後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