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續強,美元指數周三(5/8)來到105.58,日圓匯率也持續走弱,引發亞幣競貶疑慮。
觀察財政部公布的4月出口數字,金額來到374.8億美元、年增4.3%,連續6個月正成長,前4月出口金額1478.1億美元,年增10.6%。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點明,基於出口訂單或觀光業需求,維持貨幣弱勢對許多亞洲國家「利大於弊」,亞洲各國不言明但暗中維持匯率弱勢的狀況,可能還會維持一段期間。
至於維持匯率弱勢導致的通膨代價,吳大任認為,台灣CPI年增率在2、3月雖然稍高,但4月微降,相較於維持出口,目前物價壓力相對不是太重要。但他也表示現階段毋須過度擔憂,只要等出口、經濟改善,台幣匯率自然就會轉強。
美元續強、日圓續跳水 亞幣競貶疑慮提高
美元近期續強,日圓兌美元匯率4月底一度貶破160大關,周三(5/8)收155.22,引發市場對於亞幣產生競貶的疑慮;至於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部分,周三收盤收32.438元,貶6.8分。
對於市場產生亞幣競貶疑慮,吳大任認為這情況應會持續一段時間。他解釋,自疫情去年解封後,亞洲鄰國如日本讓日圓一直維持弱勢,這雖與其貨幣政策有很大關係,但對經濟是「利大於弊」。
吳大任接著說,若單要靠日本國內力量刺激經濟恐稍嫌不足,維持匯率弱勢,一方面可吸引觀光客赴日旅遊,讓服務業輸出繼續成長,一方面也讓投資日本成本相對偏低,吸引外資,如此好處,就是讓日本近期經濟快速成長,形成良性循環。
日本維持匯率弱代價就是進口物價通膨 考量刺激出口、觀光仍是「利大於弊」
不過維持弱勢匯率也要付出代價。吳大任說,如此的代價就是進口物價的上漲,亦即會產生通膨的狀況,不過日本過去幾乎都處於通縮的狀態,因此這一兩年可以容許稍微高一點的通膨,如此狀況依然是「利大於弊」。
談到新台幣目前一樣偏弱,吳大任表示,台灣目前因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較難如日本吸引國際觀光客,加上因兩岸關係不太好、沒有中國遊客,所以國內消費仍是靠內需,但匯率弱勢一樣對台灣出口有所幫助。
吳大任表示,許多亞洲國家經濟都以製造業及出口為主,考量規模經濟、出口需求等,因此各國傾向維持匯率弱勢;此外,除了對美元匯率,亞幣彼此間的匯率也很重要,畢竟台灣與中國等國家在產業上有競爭關係。
物價壓力非新台幣匯率最優先考量 待出口、經濟轉好自然轉強
同樣的,維持新台幣弱勢代價也是進口物價增高通膨壓力。吳大任說,若通膨高到難以忍受,就得考量不再繼續維持弱勢匯率,但目前看來,台灣2月、3月CPI年增率有較高,但4月又開始往下降,因此物價壓力其實對台灣比較不太重要。
不過吳大任也表示,台灣出口在3月有不錯的表現,但主要是半導體、資通訊產業強,傳產仍低迷,現階段讓新台幣繼續弱勢,等經濟變好自然就會轉強,毋須太過擔心。
不認同匯率主要由與美元「利差」決定 吳大任:外資進出、股價波動影響較大
另外吳大任特別強調,或許有許多人會認為,新台幣的匯率主要是由與美元之間的「利差」所決定,「但我並不這樣認為」。換言之,外資在台灣股市進出形成的「資本移動」才是主因。
他解釋,雖然台美長期維持不小利差,然前段時間因AI商機,台灣走在產業主流,讓許多外資看好台股,也因此有大量資金匯入,造成新台幣大幅升值,但如今台股處於高檔,AI在美股也有些波動,連帶影響台灣。
吳大任表示,雖然AI產業前景長期看好,但中短期仍受高利率、高通膨影響,外資若看壞台股賣出,將資金匯出換成美元,就會連帶影響新台幣匯率,因此台灣匯率變動主要端視台灣經濟表現好壞,例如台積電等AI相關的股價波動,都可能會間接影響匯率。
美國Q1經濟數據降溫 樂觀預期Fed 6、7月降息機率增
至於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9月才會降息,吳大任則樂觀認為6月特別是7月機率頗高,因美國第1季經濟數據,例如失業率、PMI、GPD成長率等開始浮現問題,若失業率破4%甚至4.5%,Fed屆時考慮降息的機率就會大增。
然吳大任直言,即使美國降息,亞洲各國匯率也不見得就會轉強。他認為,現階段若匯率與亞洲鄰近國家相比變強,對出口及觀光客利基就會消失,因此亞洲各國雖不會言明匯率有在「競貶」,但暗中仍會朝這方向做,畢竟如此對大家「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