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3月出口418.2億美元,創近20個月新高,年增18.9%,財政部形容出口「含苞待放」。
AI革命給我們帶來了好機會,ECFA相關產業未見曙光,背後的緣由值得探究。
去年在激烈的選戰擂台中,台灣經濟成為各黨候選人,經濟學家、名嘴攻防焦點。很多唱衰台灣經濟的學者專家及企業人士把台灣說得一無是處,最具代表性的是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他率先提出十六字真言,批評台灣「經濟衰退,出口下滑,民生凋敝,民不聊生」,劉憶如教授也稱台灣出口連十衰,前景黯淡。
實際的狀況是:在美國強力升息後,全球貿易總量急遽萎縮,台灣出口的轉折點出現在二○二二年的九月:台灣出口三七五.三億美元,比二一年同期衰退五.三%。經過連續二十六個月成長後,台灣出口開始進入下行軌道,連續十二個月衰退,這個連續衰退遂成了在野陣營攻擊的焦點。
對應前一年度低基期
台灣出口將迎來至少八個月的連續成長
而後,台灣出口在二三年九月有了好轉,該月出口三八八.一億美元,比二二年的三七五.三億美元成長三.四%,終於扭轉衰退局勢,出現第一個成長訊號。不過,去年十月對應二二年的三九九.三億美元高基期,導致二三年十月出口三八一.一億美元呈現十二.九%的衰退。當各方爭執不下之際,我告訴大家:接下來台灣出口將迎來至少八個月的連續成長。
出口的增長與消退,最大關鍵在於前一年度的基期。進入二四年,對比的是相對低基期的二三年出口。例如今年的出口面對去年一月的三一五.一億美元,二月三一○.五億美元,三月三五二億美元,到了七月則是高了一階的挑戰:三八七.三億美元。
換句話說,在前年十一月到去年六月的相對低基期下,台灣出口預估至少會有連續八個月的成長。這幾天財政部公布三月出口四一八.二億美元,年增率十八.九%。三月出口交出好成績,也讓今年首季出口達一一○三.三億美元,比二三年首季的九七七.五億美元,出現十八.九%的大幅成長,成績相當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