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二年起台灣成為泰國第四大外來投資國,二三年台商赴泰投資續創新高。
主因既有供應鏈、外勞開放、水電基礎設施、稅務獎勵等優惠外,政治環境穩定更是台商首要考量。
三月中,美國現任總統拜登與前總統川普,經過黨代表初選結果,幾乎確定成為民主、共和兩黨二○二四年總統大選提名人選,為二○年後兩人再次對決,且搖擺州民調雙方仍五五波僵持。儘管十一月才大選,卻讓企業家不得不提早執行「川普避險」。雖無論哪一位接掌白宮,美中對抗、競爭與施壓方向都不會改變,但川普更為激進且難以捉摸的政策,讓企業家被逼著持續找尋中國以外,甚至是「台灣+1」的第三生產基地。
全球這波電子供應鏈目標鎖定泰國,包括印刷電路板(PCB)、電動車以及電子零組件三大產業。自二二年起,台商大舉在泰國各大工業區獵地蓋廠。
據投審會統計,二二年起,台灣正式成為泰國第四大外來投資國,且二三年台商赴泰投資年增高達六.五億美元,續創新高。
台商投資泰國,考量點包括在地既有供應鏈、低勞力成本、相對完善基礎、水電設施、稅務獎勵政策、外勞開放等投資優惠外,政治環境穩定更是台商首要考量。
泰國始終維持著一戰、二戰時期左右逢源的角色,是東南亞近代歷史上,唯一從未被殖民過的民主國家。當下美中對抗,泰國仍持續追求雙方角力背景下的新平衡,新政府上台後,積極與西方民主國家互動、建立良好關係,而既有的中泰友好合作投資建設也持續進行,泰國也是中國一帶一路的重要夥伴。
放眼當下,台商積極找尋的第三生產基地,具備上述優勢加上鄰近中國、台灣的泰國,自然成為首選。
統計光是PCB產業,近兩年合計已超過二十六家台資、中資板廠宣布投資泰國設廠,加計供應鏈投資金額超過二十億美元,且持續增加,預計二六年,泰國PCB產值將達到全球五%;ODM組裝大廠鴻海、廣達、英業達、緯創、仁寶亦紛紛至泰國建立伺服器、NB/PC產線及上下游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