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中美多家基金公司、行業公會參與的座談會,中國參加者最關心的退休金制度發展機會。美國的行業老司機分享經驗。
美國退休金制度發展至今,證明這一制度能夠達成兩個重要目標:
1. 保障人民穩定的財務未來。
2. 引導居民投資有效地投入具有創新、改革、有競爭力、發展前景的企業,居民財富得以與資本市場共同成長。
中國業者問到,「美國主要靠民營的資管業者負責管理退休金,和中國、歐陸不同,公營部門如何過渡到民營業者來管理?」
美國監管官員說,「公共部門主導轉向私營部門運作,需要維護市場化競爭模式,這樣就能有效運作,政府也不用負擔龐大的居民養老財務問題。」
德國退休金模式讓資金無法進入新創企業
中國業者還問到,「從美國的經驗看歐陸退休金制度,有哪些問題可以讓中國借鑒的?」
美國跨國巨頭的看法是,歐陸,尤其是德國採取的退休金管理模式,負面影響很明顯:
1. 居民投資利用率低,多數停留在低回報的郵儲帳戶裡,並未能有效達成居民穩定財務未來的目標。
2. 政府當保母久了,居民過低回報的財務未來,要找政府問責,政府的財政負擔受到拖累。
3. 因為退休金制度牽連,企業稅基問題導致無法有效引導資金進入新創企業,沒能做大資本市場影響力,因而喪失了企業活力,難以留住新興產業,政府的稅務更加難以成長,導致負面循環。本世紀以來,許多歐陸優秀的新創中小企業,轉到美國註冊,使歐洲母國喪失了稅收、就業機會。
終於有人對美國同行問了個心機重的問題,「如果你們與中國政府官員、金融監管者會談,在養老金制度這一題上,會問什麼問題呢?」
老美的回答是:
1. 民眾自退休金帳戶中獲得長期、最大回報,這一目標的重要性有多高?
2. 民眾參與國家的經濟活動,享受經濟成長回報,這一目標的重要性有多高?
老美準備的問題很準確,直指核心,尤其是懂得順著中國領導的喜好來找答案。
新任的證監會主席吳清,拉著官員在過年期間不休假、做調研,給的第一道指示是「以投資人為本」,要以投者利益出發。聽著覺得好笑,這是說以前都不管投資者利益嗎?老美準備的問題,抓著「以投資人為本」這一命題。
不過,我可以預期大家從金融監管官員得到的答案,絕對不是最終答案。「以投資人為本」是階段性命題,為了安慰熊市下的投資人,其實最優先的目標,共產黨並沒有要騙人,早些時候就說了「金融要政治服務」,投資者的資金,首先要能夠隨時被政府調動,所以,不可能走向美國的模式,讓民營企業主導投資方向。
自由經濟主張無法違背「政治服務」
這一場座談下來,中國業者共同感想是,美國的強大,並不只是船堅砲利,還是她整套制度的優勢,我們特別關注在資本市場運作這一模式。許多人撻伐美元霸權模式,其實,不只是美元作為全球強勢貨幣,從退休金制度更加驗證私營部門效率、市場化運作的強大之處。
中國的老人化壓力已經是進行式,退休金制度推動效力不彰,尤其是導入德國歐陸模式,這一模式符合當政者利益,因為分配權掌握在執政者手中,但是這一模式注定要撞牆的。
證券業高管人員,多數還是傾向於自由經濟的,不過,資本市場管理者這一群人實在太小眾,公開場合也不敢說任何違背當權者的話,所以這些業者的觀點放在整個中國市場裡,沒用。
A股今年以來的跌勢在過春節之前開始喘過氣來,政府透過各管道,包含要求保險資金入市、社保等政府資金進場,透過ETF灌入資金,瑞銀估算從1月底開始注入4100億元人民幣。
另一頭,許多的量化組合帳戶,在過年前就被監管、交易所拔了網線,不給你賣出的機會,A股出現反彈行情。但是投資者依舊沒有信心,一有紅盤,基金接到的贖回申請遠比申購多,投資者要不趕快解套,就是求減少損失出場。
終究是因為經濟基本面並不樂觀。春節期間,春運、出遊的數據雖然創了新高,但是其他數據,包含進出口、工業生產等,還沒有脫離困境。投資經理們也沒有改變看法,各項刺激政策,包含新股暫停等,也沒大用,市場已經產生抗藥性了。
和國外一樣,AI領域還能吸引到資金;另外,周期性行業也是反彈較大的板塊。基本面不佳,反彈行情不要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