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政府今年2月初宣布自2025學年度起,每年將大規模增收2千名醫學生,藉此解決國內醫療人力不足、高齡化社會需求問題,然而這項政策卻引發南韓醫界不滿,數千名實習住院醫師為表達抗議集體請辭,導致醫院人力不足,病患跟傷患求助無門,在醫院到處詢問:「這裡有醫生嗎?」
南韓政府宣示立場不會在「必要」改革上讓步,週一(3/4)更宣布將啟動程序,針對參加罷工行動的7千名住院醫師,全部吊銷執照。韓國保健福祉部第二次官(副部長)朴敏守更直言這項懲處將無法逆轉,會永久留下紀錄,不利於醫師未來職涯。
這場醫療改革掀起的白色風暴,至今已持續將近半個月,《今周刊》整理相關重點,帶讀者了解始末。
南韓多次推動改革卻都未果
時序回到2000年,當時南韓政府推動一項「醫藥分家」改革,解決醫生以藥養醫,老百姓醫藥費過重的弊端,卻導致醫生罷工。
最終醫藥分家改革雖然成功進行,但政府也做出妥協,承諾減少醫學院招生人數10%,這也是為何南韓全國醫學院錄取人數從2006年開始,連續18年每年被限制在3058人,低於此前的3507人。
南韓最近一次醫界罷工則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當時南韓醫療系統一度因人手不足而崩潰,時任文在寅政府因此提出在10年內每年招收多400名醫學院新生,當時的實習住院醫師隨即展開無限期罷工,後續考慮到當時疫情嚴重,文在寅政府最後作罷。
尹錫悅喊多收2千名新生 成本次罷工事件導火線
南韓政府今年2月初拍板,自明年起醫學院總招生名額,將從現有的3058名,增加到5058名,每年增加2千人,預計2031至2035年間,會多出1萬名醫學生進入職場。
南韓政府的給出的理由是,對於準備照顧老化人口和培養足夠的醫師,此舉可緩解當前醫師短缺的問題。
如果政策最終定案,將會是南韓自2006年後,相隔快20年後首度增加醫學生名額。依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數據顯示,南韓每1000人只有2.6名醫師,遠低於37個已開發國家3.7名的平均水準。
而OECD發布《2023年健康狀況一覽》(Health at a Glance 2023)報告也指出,南韓醫生在2021年的年均總收入比韓國全體勞動者的平均收入高出2.1至6.8倍。
South Korean doctors protest against medical school quota increase
— RT (@RT_com) March 3, 2024
Follow us on Rumble: https://t.co/Nuc9nUzTc5 pic.twitter.com/K6hZ1APR1Z
Thousands of South Korean trainee doctors and residents continued their protests of the government’s push to increase medical school enrollments. #cgtnamerica pic.twitter.com/8J3fltjyWX
— CGTN (@CGTNOfficial) February 29, 2024
南韓醫師長期待遇:低薪、長工時
路透社報導,南韓的實習住院醫生採36小時輪班制,每週值班時間經常超過100小時,相比之下,美國醫師的輪班時長則少於24小時,每週工時也不超過60小時,且成為住院醫師後,第1年月薪約5000美元(約台幣15.8萬元)。
然而,一名25歲的柳姓住院醫師透露自己薪資是靠「血汗工作」換來的,柳醫師說他每週值班逾100小時,包括加班費在內的月收入僅200萬至400萬韓元(約4.7萬至9.5萬元台幣)。
另一名金姓住院醫師也說自己某次值班34小時後,喝了一杯咖啡接著就昏倒了,他更透露自己每週值班長達80小時,換算下來時薪僅約237元台幣。
Thousands of senior doctors rallied in the South Korean capital, Seoul, on Sunday to express their support for junior doctors who have been on strike for nearly two weeks over a government plan to sharp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medical school admissions.https://t.co/FE8x8xxLU0
— PBS NewsHour (@NewsHour) March 3, 2024
罷工醫師訴求什麼?
主導這次罷工的韓國實習住院醫師協會(Korea Intern Resident Association)發布聲明,對於政府增加醫學生的手段不表贊同,認為除非解決「醫療服務工資低和濫訴等基本問題」,否則增加醫師總數不會有任何幫助。
也有醫師表示,政府改革計畫應該正視「長期忽略的真正問題」,追根究柢是由於國民健康保險的財政激勵措施不當、醫療訴訟風險,才使得兒科和心臟內科等某些關鍵領域的專科醫師短缺。
醫生罷工、病患遭殃「手術無限期延後」
南韓醫界自2月20日開始大罷工,在全國100間主要教學醫院中,有萬名專科醫師集體遞出辭呈,等於占全體醫師超過7成。
然而,罷工事件一天未趨緩,隨著開刀日將近,更多的事被通知手術無限期延後的病患,就有癌症患者表示:「如果罷工時間拉長了,院方說沒辦法保證能進行手術,為什麼我好像成了罪人、為什麼偏偏非要犧牲我呢?」
民眾表態支持 或讓尹錫悅民調加分
正因為不少南韓民眾無法看病、手術時程延後,社會也出現怨言,反向挺南韓政府對醫學院擴招一事,更認為醫療人員只是自私地為保住自己的飯碗。
據路透社報導,南韓政府強勢應對醫生群體罷工潮,被民眾視為是對特權階級開刀,因此讓尹錫悅的支持率飛升至3個月來的最高點。
根據蓋洛普2月26日公布的民調結果,尹錫悅的支持率已上升到41.9%,為2023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也讓尹錫悅所屬的國會保守派在4月選舉之前可利用此議題,有機會重新獲得國會多數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