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證交所積極推動公司治理改革,促使日本企業提升資本效率,這股革新的活水成為日股大漲的動能,亦反映日本經濟重生再起的前景。
日經二二五指數攀高至三九○九八.六八點(截至二月二十三日),突破一九八九年經濟泡沫前的歷史高點三八九五七.四四點。今年迄今,日經二二五指數上漲約十七%,延續去年漲勢,更是今年以來全球漲幅第三大指數(僅次於土耳其跟埃及的二五%、十九%),從二○二三年累計漲幅更逾四九%。
日股除經濟結構質變外,更相對美股擁有低評價優勢,受惠本波資金狂潮走勢而一枝獨秀,然而截至一月底,東京證交所主要市場的前瞻本益比(Forward PE,以未來四季獲利預估之本益比)約十五.九倍,接近十年平均值十六.二倍,還遠低於美國標準普爾五百的平均十九.七倍,顯示日股估值仍屬合理。
回顧本波日股其中一大上漲動能:二三年東京證交所推行公司治理公告,企業應在衡量資本成本同時,追求更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並要求企業經營團隊須注重股價淨值比(PBR),小於一的公司須限期提出改善計畫,若到二五年三月仍不符主要市場標準、一年內也無法改善,將勒令下市。
東京證交所推行公司治理政策,與「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葛拉漢一生為股東尋求公平的交易不謀而合,葛拉漢認為公司經營團隊「無須對股價負責」的想法非常荒謬,管理團隊可忽視短期市場波動,但須為企業長期市場價值負責。
東京證交所二三年公告改革政策時,長期股價淨值比低於一的日本企業竟接近五成,反映當時資本市場仍缺乏期待。
觀察財報,會發現多半日企帳上現金長期偏多,資本投資效率低。「股神」巴菲特早在二○年就看到日股企業價值遠被低估的現象,當年八月揭露波克夏大力買進日本五大商社(合計約六十億美元)股票,完全符合巴菲特投資邏輯。
本文由工作夥伴江若寧(一九九○年~,台北大學經濟學系)、黃奕穎(一九八七年~,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所)、邱政緯(一九八八年~,台灣大學化學工程所) 、陳宏富(一九九二年~,交通大學土木工程所)共同撰述。期能借鏡《孫子兵法》的智慧來檢視企業價值,將軍事作戰兵法套用至企業經營,提供讀者不同面向的延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