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陷入經濟衰退,過往高度仰賴出口、中國市場、嚴守財政紀律等成功方程式,如今都淪為拖累經濟轉型的包袱,「後梅克爾時期」的德國如何找到新出路?
二○二四年美國經濟穩健增長、日本擺脫三十年的包袱振翅高飛,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卻像一隻生了怪病的老虎趴在地上難起身。
病懨懨的德國經濟令人憂心,元旦才剛剛過去,德國農夫就開著猶如坦克車的巨型農業曳引機上街頭示威,先在全國各大城市遍地開花,後來更群聚聯邦議會廣場,癱瘓首都柏林,抗議政府削減農業補貼。憤怒的農民只是德國內需市場病灶之一,過去幾年一路暴漲的房價泡沫破滅,大漲時的民怨繼續膨脹,變成下跌時的消費緊縮;而一路上揚到五.八%的失業率,則是德國經濟衰退的總結。
病灶:德國汽車被中國打趴
另一方面,德國工業核心的汽車製造業高度仰賴中國市場,直至二二年德國福斯汽車(中國稱為「大眾」)全球總銷售量,一度有高達三成是中國貢獻的,過去三年德國汽車在中國節節敗退,市占率跌到去年剩不到二成,二三年第一季,大眾汽車蟬聯多年的中國汽車銷售第一品牌的寶座,被比亞迪超越。德國官方統計,去年上半年德國汽車零組件銷往中國的金額大減二一%,是德國經濟衰退的重大病灶。
更糟的是,當美國拜登政府狂撒四千億美元拉抬美國電動車製造與生產,中國政府更鋪天蓋地補貼本土電動車廠進軍全球,德國卻自斷手腳,德國憲法法院去年十一月的一項裁決,迫使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BMWK)終止電動車購車補助。
當競爭對手猛踩油門擴張電動車產業的時刻,德國卻逆勢在「財政紀律」的舊法令下自綁手腳,BMWK此舉形同對德國電動車產業急踩煞車,自動讓出賽道給美國與中國的競爭對手,智庫「汽車管理中心」(Center of Automotive Management)發出悲觀的報告,認為「德國、歐洲與中國在電動車產業競賽,已經結束」。
德國政府在元月中公布經濟統計,二三年德國經濟成長率陷入衰退,比前一年萎縮了○.三%,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三十八國中墊底。二月二十一日,德國政府大幅調降二四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原先的年增一.三%,調降至○.二%,德國病虎今年還是無法痊癒,仍得繼續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