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18)
在探究日本經濟的脈絡中,「安倍經濟學」——一項由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實施的政策,常被重新提及和審視。自二○一二年推出以來,所謂「安倍三箭」:寬鬆的貨幣政策、增加財政支出和經濟結構改革,一度為日本經濟帶來為期七十一個月、戰後第二長的景氣擴張期。
如今,各方普遍認為日本終於「擺脫失落三十年」,但這次戲劇性的經濟復甦,是否也會如當年安倍經濟學的效應一般,在一七年後難以為繼?為此,本刊專訪被稱為安倍晉三幕後智囊、也是耶魯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的濱田宏一(Koichi Hamada)。
作為日本最知名的經濟學家之一,濱田不僅曾擔任安倍晉三的特別經濟顧問,更是安倍經濟學的關鍵設計師和推動者。一趟問答,濱田從當年安倍經濟學的得失出發,推演當前日本經濟重返榮耀的續航力。以下為專訪內容節選:
談寬鬆政策成效
實質產出接近充分就業下預估的產出
《今周刊》問: (以下簡稱)您如何評價安倍經濟學的成敗?當前日本經濟的轉型,是否認為有相當程度來自安倍經濟學的貢獻?
濱田宏一答: (以下簡稱)說到安倍經濟學,我有些許可以談談……。
當安倍晉三開始他的第二任期時,日本經濟由於日圓過度升值,正陷入嚴重的衰退和通貨緊縮。日圓的價值通常由美國與日本的貨幣基礎比率來決定,直到一二年底,也就是安倍的第二任期開始前,日本的貨幣政策一直太緊縮。
安倍經濟學和他所任命的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東彥(編按:二三年卸任),糾正了這種對日本經濟的貨幣限制,透過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較低廉的日圓來復甦日本,這是安倍經濟學的成功部分。自一三到一六年,效果非常好,它還創造了近五百萬個新就業機會……。但,它並沒有繼續這種擴大就業的效果。
至於沒有完全成功的原因,第一點,一六年後全球進入了零利率的狀態,貨幣政策無法再以降息的方式進行了;而即使是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當時也未能讓日圓的匯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