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日本內閣府公布2023年的經濟數據,名目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5.7%,達到594.4兆日圓。不過,一旦把日圓換成美元,成長變衰退,美元計價的日本GDP相較前一年反而少了1.1%,為4.2兆美元⋯⋯。這1年,日圓平均匯率比2022年貶值了6%以上,從1美元兌131日圓貶到了140日圓。
「日本痛失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地位」,不少國內外媒體的標題這麼寫到。確實,若用美元計算,去年德國GDP來到4.4兆美元,自1968年以來首度超過日本。「日圓貶值造成最後一擊!」日本投資機構這麼形容,畢竟在2023年,歐元兌美元呈現升值走勢,歐日兩地匯率差異,成了全球GDP季軍之爭的關鍵變數。
不過,這個影響數字的「最後一擊」,卻是去年以來日本經濟能夠走出新局、被普遍認為「擺脫失落30年」的重要因素。事實上,美元計價的日本GDP最高峰出現在2012年,當時1美元約兌80日圓,匯率強,但實際上日本陷入經濟衰退;此後安倍經濟學上路,大搞貨幣寬鬆,美元計價的GDP驟降,與德國大幅拉近,但日本卻走了連續71個月的經濟擴張期。
無怪乎,這次我們採訪安倍經濟學推手濱田宏一教授時,他高度認同低匯率對當前日本經濟的正面意義。本期封面故事,我們報導日本經濟與金融市場的重生再起,除了多位日本經濟名家,也採訪了東京證交所社長暢談資本市場與上市公司改革大計。
去年5月,我們用「新日本來了」為題,預告日本變身可期,如今日股續創驚奇,我們再回現場,也看到了更多必須關注、更狂猛的改革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