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資料,1月CPI同比上升3.1%,高於預期2.9%,而1月核心CPI同比則上升3.9%,亦高於預期3.7%,顯示美國通膨依然膠著,聯準會3月開始降息的機率非常渺茫,悲觀者甚至喊出可能要等到下半年。
除了因為服務、住房租金升溫,元月效應也是通膨升溫原因之一,這些都導致1月CPI高於市場預期。於此同時,紅海危機尚未解除,葉門叛軍組織「青年運動」持續攻擊途經紅海的貨輪,是否會進一步推升通膨?
永豐投顧指出,1月通過紅海的貨運量再次下降。2023年12月,由於胡塞叛軍的襲擊,該指數暴跌了一半以上。目前,通過海路和蘇伊士運河的貨櫃數量比正常預期減少了 80% 以上。由於繞行,頻繁前往東地中海的船隻較少。抵達南歐和北歐港口的航班延誤。截至 2024 年 1 月,漢堡和不來梅港以及鹿特丹和安特衛普的停靠船舶數量比 2023 年的平均數量減少了 25%。
(資料來源:Bloomberg,Kiel,永豐投顧整理)
然而,1月全球出貨量卻有所增加,出貨標準貨櫃數量超過 1,400萬個,接近兩年前的高峰,為何會這樣?全球發貨的貨物數量表明,全球貿易並未陷入危機,而是保持穩定。 雖然個別公司可能會遭受交貨延遲的影響,但總體而言,預計原材料或消費品不會出現短缺。永豐投顧的報告顯示,貿易活動活躍的原因之一可能在於農曆過年,因為中國的貿易通常會在節日前回升,但節日後往往會下降。
(資料來源:Bloomberg,Kiel,永豐投顧整理)
此外,中國至歐運費開始出現回落。中國至歐洲航線的運費2023年11月時一個標準貨櫃的運價約1500美元,2024年大幅上漲1月達到5,000 美元以上,但此後已下降了約15%。不過,價格仍遠低於2022年創下的近15,000美元的紀錄水準。出口到亞洲的貨櫃運費也增加了兩倍多。
因此,運輸成本增加對全球通膨的影響應屬有限。永豐投顧分析,因貨運成本僅佔商品價值的一小部分,而在筆記型電腦或手機等高價電子產品中,這一比例甚至僅為千分之一。此外,自2023 年11月危機爆發以來,從北美到歐洲的航線價格並未出現大幅上漲。
(資料來源:Bloomberg,Kiel,永豐投顧整理)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此前受訪時也表示,中國景氣不振,消費需求減少,讓紅海危機對國際原油和運價影響,被需求不振有所抵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