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緊張情勢升溫,加上賴清德在總統選舉後延續民進黨執政之勢,台海局面也短期內看不到轉圜空間,2024年伊始的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更加飄搖不止。
民進黨在周六贏得了前所未有連續三屆總統任期,中國最不中意的人選賴清德獲得40%的選票,且領先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多達7個百分點。不過立委選舉三黨都不過半。中國國台辦聲明情硬,指賴清德未能贏得絕對多數、不能代表台灣主流民意。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次選舉結果表示「自主統治的台灣,將繼續在政治和經濟上遠離北京的軌道」。白宮則設法向中國承諾會謹慎處理台灣問題,美國國務院祝賀賴清德之餘,重申美國希望「和平解決歧異、免於脅迫和壓力」。美國總統拜登談到台灣選舉結果時,明白表示「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
可以預見,中國海空軍日常擾台、在外交上打壓台灣、並在貿易上脅迫台灣的手段不會手軟。在中國眼裡,賴清德意識形態較蔡英文更為偏執,無法排除在他任內會出現意想不到局面的可能性。
不過,隨烏俄戰爭邁入第三年、中東的以哈衝突未平、紅海危機一波又起,美國顯然有意設法降低兩岸劍拔弩張的風險,從台灣選舉前美中恢復軍事對話,在台灣問題取得默契可見一斑。另一面來看,中國既認為民進黨不能代表台灣主流民意,未來或許透過立法院多數黨,另闢溝通管道。
撇開兩岸無所預測的未知變數,彭博新聞選前即指出,無論誰贏得周六的選舉,外資對台股的興趣都不會減退。前兩次選舉都由民進黨主政,外資在2016年和2020年新任總統正式就職之前的幾個月都湧入台股。
美再轟胡塞 油價和供應鏈受影響
美國和英國數周來已不斷警告,要對威脅紅海貿易的胡塞叛軍展開報復,上周四深夜果然付諸行動;周六凌晨,美國再度發動攻勢。如今問題來了:這樣的軍事行動能否阻止胡塞繼續攻擊商船?如果阻止不了,美英又該如何因應?
金融時報引述前英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芮克茲(Peter Ricketts)指出:「從多方面來看,除發動這波攻勢之外別無選擇:不能容許胡塞這樣繼續下去,若有船隻遭擊更不堪設想。毫無作為會更糟糕 。」
所幸,在背後為胡塞撑腰的伊朗暫能展現自制,伊朗的態度也很明顯,只要加薩停火,整個中東地區都會停火。
國際原油價格上周五收盤上漲0.9%,除原油行情之外,全球供應鏈因為貨輪持續被迫繞遠路,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繼特斯拉宣布德國廠本月底將停工兩周之後,富豪汽車(Volvo)也因為變速箱延遲到貨,宣布比利時廠停工三天。
美國金融市場周一適逢金恩紀念日休市一日,中東局勢變化仍備受市場關注。這一年來通膨下降的主要反映能源成本下降,供應鏈也大致排除了疫情的影響。如今,紅海危機可能有礙這兩大抑制通膨的主力。
美國零售銷售、中國GDP是觀察重點
本周焦點轉向美國零售銷售。零售銷售占消費支出1/3強,而汽車銷售又占零售銷售大約1/5。12月按季節調整後的年度化汽車銷售達到優於預期的1,583萬輛,是去年次佳的單月表現,應有助於提振12月的零售銷售。彭博調查12月零售銷售成長0.4%,優於11月的0.3%。
本周三,中國將是率先公布去年第4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主要國家,幾乎可以確定能2023年成長5%可以達標,如今的關注重點轉向通縮風險、房地產危機和信心持續不足,是否有礙今年經濟成長動能。據彭博調查經濟專家估計,中國第4季GDP可能略為趨緩,但2023年GDP仍可望成長5.2%。
中國12月零售銷售和工業產值預料都會成長,主要是基期較低的關係,因為在2022年底,中國仍疲於應付的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