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在近幾年內發生的重大變化,2024年的台灣大選受到全球前所未有的關注。外媒分析稱,這場選舉結果雖然充滿各種不確定性,但這場近2千萬選民投票的選出來的領導人將面臨來自內部與國際上的嚴峻挑戰。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華盛頓、北京和世界其他國家政府都在密切關注著台灣這場結果難料的三方角逐。選民們對收入低、房價高和電力短缺心懷擔憂,但與以往的總統選舉一樣,影響今年投票的最重要問題仍是台灣與北京關係的未來走向。
報導說,全台灣有1900多萬人擁有投票資格,他們將在約1.7萬個投票站投票。投票活動預計下午4點結束,然後進行計票工作。由於台灣沒有開放投票站出口調查,預計最早要到晚上才能統計出選舉結果。
報導分析稱,執政的民進黨候選人、現任副總統賴清德面臨兩名反對黨候選人的挑戰,包括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與曾任台北市長的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政治分析人士認為,柯文哲的參選為這次選舉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報導指出,北京雖然從未統治過台灣,但仍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並在這場投票前加大了對台灣的施壓。中國商務部日前表示,正在考慮擴大暫停對來自台灣的包括農產品、海產品和汽車零部件在內的多種進口商品的關稅減免計畫。此外,中國政府還對蘋果供應商富士康發起了稅務調查,因為該公司創辦人曾宣佈參選,此外,知名台灣搖滾樂團也因這場選舉而捲入政治風波。
不過,除了總統選舉,台灣在周六進行的投票還包括一場影響廣泛的選舉,選民將選出由113名國會議員組成的新一屆立法機構,目前民進黨在立法院中占主導地位。
報導分析稱,如果民進黨贏得總統選舉但失去立法院——許多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這種結果很有可能發生——賴清德可能難以推動一系列議題通過投票,包括批准武器採購。華盛頓認為對台軍售對加強台灣阻止中國進攻的能力至關重要。
過去台灣唯一一次總統與立法院多數不同黨的狀況是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這段時間台灣立法院經常發生激烈衝突,還曾多次大打出手。
分析人士指出,年輕選民是這次選舉中的一大變數,對收入不平等和房價的擔憂驅使他們當中許多人湧向新加入總統大選的民眾黨候選人。民眾黨的支持者表示,「想要換個政黨做做看」。此外,電力供應一直是另一個熱門話題,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島內的能源供應能力捉襟見肘。
報導說,雖然台灣內部問題主導著競選,但中國問題在選舉中的地位仍然舉足輕重。最近的民調顯示,認同自己主要是中國人身份的人口比例近幾正快速下滑。
台北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長期研究台灣政治的學者鮑彤(Nathan Batto)分析說,台灣的每次選舉都在某種程度上與中國有關,每次選舉都與身份認同有關,或者說「你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這已經融入了政黨制度」。
本文授權自中時新聞網,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