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替代人力,隨著AI及先進軟硬體整合加速開發,實現時間將明顯縮短。
特斯拉近期發表Optimus第二代人形機械人,為進一步提升生產力打開想像空間。
二○二三年九月,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因勞資糾紛發動大罷工至十一月中旬,造成美國三大車廠損失五十五億美元,震撼業界。另一端,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隨後在十二月十二日發布Optimus第二代人形機械人,透過AI(人工智慧)預期未來機器人智能將超越生物智能。機器人與罷工事件交織出汽車產業的革新路徑,替代人力的低成本機器人進入生產線,是極具吸引力的潛藏商機。
觀察美國勞動市場相關數據,十月非農工作職缺八七三萬,同月美國失業人數為五四七萬,即使每位失業者都能就業,仍有超過三百萬個勞動缺口。ABB機器人總裁塞古拉(Marc Segura)預計到三○年將有超過八五○○萬個職位空缺,許多企業為解決缺工問題,寄望於高階機器人,特斯拉即為其中一員,馬斯克甚至大膽推測未來對機器人的需求將達到一百億台,正式掀開機器人爭霸戰。
特斯拉近年研發人型機器人,相比二三年三月發表Optimus的第一代,接著於十二月發表最新的Optimus第二代,強化了手臂與手指細節,如拿取雞蛋這種細膩動作也不在話下。其機器人主要採用端到端的人工智慧神經網路,可以透過影片自我學習並具備修正能力,不再需要工程師先行下定義與編碼。
比較全球人型機器人各家廠商,各自著重不同領域,如波士頓公司的Atlas,出色的運動能力與平衡感,但執行的每個動作都必須先從行為資料庫中尋找合適動作。小米的CyberOne,所搭載的MiAI引擎具有辨識八十五種環境聲音與四十五種人類情緒的能力,使其能粗略理解人類情感。亞馬遜投資的Agility機器人Digit,近期也開始嘗試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人工智慧來進行自我編輯。這是人型機器人與通用型機器人最大的奇異點,而特斯拉在自動駕駛上的LLM經驗,將使其在機器人的人工智慧上領先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