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迪選讀:培養國際識讀力,不是找到沒有立場的意見領袖,而是學會不被單一言論影響自己的判斷。
你可能會擔心,個人帳號或粉專通常都帶有立場,萬一他的判斷是錯的呢?萬一這個專家本來就很反中,他的點評會不會很偏頗?
我跟你說,所有人都有立場,我也是。所以今天要你去找一個又可以幫你點評、又可以擴充你的思維面向,但又不帶有任何立場的人,沒有這種交集。因此,你要做的不是找到沒有立場的意見領袖,而是學會不被單一言論影響自己的判斷。
當你看出這個意見領袖的立場時,你要銘記在心,告訴自己現在所看到的內容是建立在他的立場之上,不要被他牽著鼻子走。你要時不時告訴自己,你需要的是他的觀點,從他那邊看出「啊原來還有這個可能性」。而不是把他當成讓你抄作業的同學。到時候作業寫錯可不要怪別人。
當然我也非常歡迎你刻意追蹤與你立場相反的意見領袖。一來訓練你的包容性,二來讓自己大腦做點腦力激盪。適時透過別人的眼睛看同一則新聞,你會獲得更多啟發,也能因此跨出同溫層,與不同立場的人對話。
我有段時間會追蹤某些粉專,當時我覺得自己跟他們是同一陣營的,每段論述我都點頭如搗蒜,就算只是一則嬉鬧的反串,我都覺得幽默極了,絲毫不懷疑其造成的負面影響。
但有一次,在某起大型國際事件的判讀上,我發現我和他們竟然意見如此不一致。他們的批判和解讀讓我感到困惑,心裡想著,難道是我的判斷力失準了嗎?過往我們在其他事情上共享理念,為何這一次只有我一人背道而馳?我與他們之間,是不是生成了一道隔閡?還是我應該要自我反省?我所信仰的是否要全盤檢討,或是我徹頭徹尾就搞錯了事實?
經歷了一段渾沌,最終由時間給了我答案。但你說這個答案明確指出誰對誰錯嗎?是否能直接判定我贏得勝利,而對方才是不明就裡胡亂批判?似乎又不是。因為事實是,若把時間維度拉長來看,每個時間點的答案都會有所不同。
就像你研究一支股票,三個月內的價格是跌的,但說不定拉長到三年,會比現在翻好幾倍。所以即便現在我選對了,也不代表他們當初的批評毫無根據。宏觀來看,我們只是在某個微小的時間點產生了分歧;或許在下個路口,我們又將再次交會。
這給了我一個啟發。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和你擁有一模一樣的價值觀。你們曾經在某個事件持相同意見,不代表所有面向都會如你所願。但這就是人類互相學習的奧妙之處。三人行必有我師,就算這個人大多時間都與你持相反意見,你也總能在他反對的過程之中看見自己論述不夠清楚的地方。
我們都要避免過度迷戀《哈利波特》裡的意若思鏡,因為鏡子只會反射出你想看見的東西,久而久之,你會失去思辨能力,活在自己塑造的美好虛幻世界裡。
所以擁抱分歧吧。在國際關係的思辨之旅上,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敵人,只有永遠的自己與別人。
如何不被媒體帶風向?我們想告訴你的是:立場不是壞東西。
我很喜歡發問卷給讀者填,也常常在演講場合留很多時間給學生提問。我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不被帶風向?」這個問題當然不是國際新聞特有物產,國內新聞同樣也有。只要關係到「傳遞消息」,就一定會遇到這樣的困惑:「他給我的資訊到底站在哪一邊?」
首先我們一定要先認知一個事實:每個媒體都有立場。噢先等等,我想這時候你一定會想出很多例子來反駁我。我想我們先建立一個共識,那就是「立場」的定義。
翻開《國語辭典》,立場的定義如下:「批評、觀察或研究某問題時所持的一定方法與基礎思想中心。」
例如,「站在教育的立場,我們希望能杜絕惡補的現象。」「身為軍人,他的立場是堅守崗位,不隨便向敵人投降。」上述這兩個立場聽起來很合理吧?是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如果今天有個媒體說「秉持著報導真相的立場」,你也會覺得這是應該做的事,跟站在誰的立場無關吧?
所以「立場」並不是你一定站在哪一邊,或是你一定是左派或右派。立場指的是你長期用什麼方法或態度觀察時事,它所代表的價值觀是比意識形態更大的。
在這樣的定義下,每個媒體都會有立場。甚至應該說,每個媒體「都應該要有立場」,因為立場是用來強調「你和別家媒體不一樣」的地方。如果一家媒體標榜「毫無立場」,那它有很高的機率會變成一個「內容農場」,裡面什麼樣的新聞都有,但你說不出它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同樣一則新聞,為什麼要看它的,而不是看其他媒體。
另外一個沒有立場的下場,就是變成沒有溫度、毫無血色的「記事本」,上面寫著「塔利班占領阿富汗,美國軍隊凌晨撤離」,就這樣一句冷冰冰的話,沒有情感、沒有同理心,彷彿在讀電器的使用說明書。我相信那樣的媒體就算再怎麼公正,都無法讓你留下深刻印象。
舉例來說,臺灣的公共電視從二○一八年以來,一直蟬聯最受信任媒體品牌第一名,應該相當公正無私沒有立場了吧?但同一時間,公視也是臺灣民眾「使用頻率」吊車尾的媒體,非常可惜。
所以回到我的前提,沒有媒體「毫無立場」。所有媒體為了在市場上建立存在價值,都會設立一個價值觀,跟觀眾說「我這裡的新聞是這樣的」,這樣才有可能留住觀眾。所以真的不需要找到一個百分之百「純淨無立場」的媒體,一來你找不太到,二來就算找到了,你應該也看不久。既然如此,你要做的不是「找到一個沒有立場的媒體」,而是「認識每個媒體的立場」,從當中挑選一個你願意信任的。
作者簡介_敏迪
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系,國際新聞平臺「敏迪選讀」創辦人。
擅長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將自身觀察到的國際動態傳遞給身邊的人。總能把國際新聞講得既有趣又鑑往知來,獨樹一格,擁有眾多粉絲。2019年推出podcast、專屬網站與app,持續以文字和聲音形式將國際新聞傳遞給華語閱聽者。
2022與2023連續兩年推出《國際觀察曆》,向臺灣人介紹全世界各個國家,旨在將國際新聞推廣至家庭和校園。用輕鬆易懂的方式,引導大眾理解國際事件、對國際新聞產生興趣,進而學會解讀國際情勢,優化生活或工作層面的決策品質。
2023年獲美國國務院邀請,偕同各國外媒代表訪美11天,旅程中體悟到國際間對臺灣有著強烈好奇和重視,回國後開始經營YouTube和Instagram短影音,下一階段目標是將國際挺臺聲音帶回臺灣。
「敏迪選讀」linktree:https://linktr.ee/mindiworldnews
本文摘自究竟出版《不當世界的局外人:當世界充滿變數,你需要不被帶風向的國際識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