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解缺工 全台六年孵化5000新南向畢業生、逾六成留台 東南亞人才最強軍火庫 明新科大怎辦到

解缺工  全台六年孵化5000新南向畢業生、逾六成留台   東南亞人才最強軍火庫  明新科大怎辦到
明新科大與竹科企業合作緊密,經常得到廠家贊助設備,因此擁有豐富的類產線教學資源。

馬揚異

職場

攝影/劉咸昌

1408期

2023-12-13 11:13

未來十年間,台灣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問題將日益嚴峻。

缺工危機下,「新南向人才」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生力軍。

「那時候員工超時加班,加到被勞檢。沒辦法!人就只有這麼多,但我產能要出去,只能讓政府罰……。」

 

回憶起七年多前缺工的慘況,茂林光電集團人資處協理黃瑞玲的語氣中,彷彿還有當時的焦慮。

 

隨著少子化日益嚴峻、大專院校畢業生逐年遞減,「人才荒」已是近年台灣各行各業面臨的重大危機。根據教育部統計,過去十年間全國大專院校的畢業生人數從近三十一萬降至約二十八萬;另一份教育部的研究更預測,未來十年間,這個數字將滑坡式銳減、跌破二十萬。

 

與此同時,主計總處的調查顯示,台灣過去十年來,每年持續有十九萬到二十三萬個職位空缺。即使撇開流往國外的人才不談,台灣勢必將迎來勞動力供不應求的時代。

 

作為國內導光板大廠,茂林光電全台員工數約六百多人,規模不小,但在全國人才荒之下,也難跟國內的科技龍頭搶人。「我們不是台積電、聯電,很多人才都到那裡去了……。」黃瑞玲坦言:「我們必須培育自己需要的員工。」

 

而近年來,一批來自東南亞的新血,為茂林的人才缺口提供了一線希望。

 

全國大專院校畢業生數及職缺數

 

導光板大廠茂林  一解求才渴

 

從二○一七年開始,茂林與明新科技大學展開合作,由明新科大招收東南亞的大學新生,為茂林培育人才。這些學生除了大一、大三在學校上課,大二、大四,包括寒暑假時間,都在企業工廠實習。經過兩年的訓練,有不少畢業生能正式成為茂林的員工。

 

黃瑞玲指出,從一七年合作至今,茂林現在有五十二名來自這個專班的正職員工,占茂林國內六百多名員工的十二分之一,已是一股不容小覷的生力軍。

 

這項合作計畫,是由教育部推出的「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下稱新南向專班)。配合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的新南向政策,教育部於一六年底首度提出這項專班計畫,提供補助、鼓勵國內的技職院校招收新南向國家學生,為學生開設客製化課程,並提供產學合作的實習機會。

 

教育部向本刊解釋,「新南向專班」一方面是希望為未來台灣到新南向國家投資的產業培育人才,另一方面,也想藉由新南向學生填補台灣部分產業巨大的勞動力缺口。從一七年推動至今,全台已經有五十所學校加入、孵化出將近五千名畢業生,當中,有六四%都選擇留在台灣繼續工作。

延伸閱讀
馬來西亞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揭牌 童振源:開展臺馬人才培育與產學合作的一片天
馬來西亞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揭牌 童振源:開展臺馬人才培育與產學合作的一片天

2022-09-26

官民攜手     僑委會留才十年計畫  明年啟動     企業產學合作自救 補人力斷層  僑生成解方之一
官民攜手 僑委會留才十年計畫 明年啟動 企業產學合作自救 補人力斷層 僑生成解方之一

2022-04-06

產學合作新模式 監管、回饋機制仍缺共識
產學合作新模式 監管、回饋機制仍缺共識

2021-04-28

中山大學成立「東南亞研究中心」 打造新南向人才
中山大學成立「東南亞研究中心」 打造新南向人才

2017-12-18

人才戰法》全品會媒合19家企業和14所大學 從職場戰將到東南亞馬雲 企業這樣打造新南向人才
人才戰法》全品會媒合19家企業和14所大學 從職場戰將到東南亞馬雲 企業這樣打造新南向人才

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