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為台灣議題,無理取鬧地對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採取貿易抵制,引發歐洲國家不滿,而立陶宛雖然暫時損失幾千萬歐元對中國的貿易,卻不曾屈服。德媒報導,立國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證實,中國解除大部分對立陶宛的「經濟施壓」,2國正在進行談判,已經接近和解,但被問到台灣時,藍斯柏吉斯強調這不在與北京討論範圍。
2021年,因為立陶宛同意我方在該國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引發中國報復,在海關設下重重關卡,阻擋立國的貨物進入中國,企圖採取一貫地以商逼政方式,要立陶宛屈服。
不過,立陶宛反而開始訴諸國際,並且開始開拓其他市場。藍斯柏吉斯表示,雖然與中國的雙邊貿易尚未完全恢復,但透過其他印太國家的貿易住來,在中國損失的貿易,已經「得到充分補償」。
德媒大讚:小國也有力量
慘的是中國,從立陶宛開始,中國戰狼外交在歐盟處處碰壁。《南華早報》報導,過去兩年,該事件一直是歐盟與中國關係中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導致北京在整個歐盟的聲譽遭受重大損害。今年年底前,歐盟一項受脅迫啟發的報復性貿易工具預計將生效,反脅迫的貿易新法規,將允許布魯塞爾對霸凌歐盟成員國的國家加徵關稅、限制配額或下達市場禁令。
稍早之前,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也罕見地承認,北京就是為了台灣議題,懲罰立陶宛,但對於與立陶宛的談判,則推說不清楚。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報導中國取消與立陶宛的貿易爭議,可能會減輕峰會前與歐盟關係的壓力,直指:「小國也有力量」。
藍斯柏吉斯透露,他的國家正在就結束與北京的不和進行談判,他對立陶宛通訊社 ELTA 表示,經過討論和各種外交程序(其中一些仍在世界貿易組織進行),「中國針對立陶宛的大部分經濟壓力措施已經解除」。
至於台灣駐維爾紐斯代表處的名稱,會不會因立、中關係解凍而改變?藍斯柏吉斯強烈否認,表示「台灣代表處的問題不屬於我們與北京討論的範圍」。
※本文授權自新頭殼,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