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國個人儲蓄率降到3.4%,處於極低水位,消費能力是否復甦,將成為經濟軟著陸的關鍵。
投資人在享受當下股市估值回歸的「蜜月期」時,仍應注意總體基本面變化,作為風險資產投資依據。
十月三十一日美國聯準會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後,美股扭轉頹勢,並創下二○二一年十一月以來最長連續上漲紀錄,那斯達克、標普五百、道瓊一周內漲幅分別達六.六五%、五.○八%、三.七二%;同時間,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由超過五%快速下跌至四.五七%,再次驗證股神巴菲特的話:「利率如同資產價格的地心引力。」
今年七月以來,美股走勢在長期利率攀升下持續下跌,市場恐慌氣氛蔓延,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自七月三.七五%,一路陡升至高點五.○二%;同時間,美國道瓊、標普五百、那斯達克三大指數最大跌幅分別為九%、一○.三%、十二.三%,而科技股則成為此波下跌重災區,美股七大巨頭平均跌幅十七.五%,其中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更是下跌三二.三%。
除了對聯準會強硬升息的擔憂外,拜登經濟學下的美國財政部,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今年六月初,持續透支的美國財政部帳戶餘額一度歸零,創下八年來新低,隨債務上限法案通過,財政部於七月一口氣發行一兆美元美國公債,規模大幅超過預期的三七%,全球股市隨之潰堤。
美國財政政策無疑成為半年來影響市場最重要的因子,拜登政府透過基礎建設法案、晶片與科學法案、新能源投資法案(削減通膨法案)等方式補助企業一.六兆美元。導致二三年度財務赤字高達一.七兆美元,較預期多了一兆美元;對比一九年的財政赤字更是大增七成,促使美國標普五百指數企業自疫情以來,無論需求好壞,連續九個季度增加資本支出,儘管為製造業帶來八十萬個工作機會,卻恐怕也是造成勞動力短缺及通膨失控的元凶之一。
一般而言,影響長期利率的主要因子為:
一、貨幣政策
聯準會主席higher for longer之利率政策,儼然已成為市場對當下貨幣政策的共識,但回顧歷史,自一九八○年來,聯準會從未在利率高點維持超過一年,其中維持最長的一次,則為二○○七至○八年(一年)。利率與經濟就像是天平的兩側,試圖在高檔維持平衡恐付出更大代價——停滯性通貨膨脹。